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素冠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素冠

素冠

《诗经·桧风》篇名。《毛诗序》云:“《素冠》,刺不能三年也。”认为诗为讽刺时人不能遵行服丧三年的礼制而作。这是根据诗中“素冠”、“素衣”的描写,并附会儒家思想所作出的联想。旧说多从之。姚际恒《诗经通论》则云:“此诗本不知指何事何人。但‘劳心’‘伤悲’之词,‘同归’‘如一’之语,或如诸篇以为思君子可,以为妇人思男亦可;何必泥‘素’之一字,遂迂其说以为‘刺不能三年’乎!”《礼记·檀弓》注:“凡物无饰曰素。”故素色衣冠不必指孝服。现代研究者或以为是一首女爱男、因故不得结合而忧伤苦闷、自誓心愿的诗。全诗三章,章三句,句尾都是叹词“兮”字,意绪哀婉,悠思不尽。

☚ 泽陂   隰有苌楚 ☛

素冠

 [原文]
 庶见素冠兮?
 棘人栾栾兮,(鲁栾作脔。)
 劳心兮。
 (冠、 栾、 , 寒部。)
 庶见素衣兮?
 我心伤悲兮,
 聊与子同归兮。
 (衣、悲、归,微部。)
 庶见素𫗔兮?
 我心蕴结兮,
 聊与子如一兮。
 (𫗔、结、一,脂部。)
 [译文]
 见到您头戴素冠,形容憔悴,瘦骨嶙峋,我心忧伤痛苦难熬!
 见到您身穿素衣,我心痛苦悲伤,恨不得与你同归黄泉。
 见到您腿裹素𫗔,肝肠欲断,愿和您同赴黄泉。
 [评介]
 《素冠》三章,章三句。《诗序》说:“刺不能三年也。”《笺》曰:“丧礼,子为父,父卒为母,皆三年。时人恩薄礼废,不能行也。”认为这首诗是讽刺世人不能行丧礼,作者幸而遇见这位能终三年之丧的孝子,便大加赞赏,以期引起世人的效仿。后人多从此说。宋人朱熹也持此说,他在《诗集传》中说:“三年之丧,贤者之所轻,不肖者之所勉。”清人姚际恒认为此说不可信,并提出十条理由进行驳斥,他在《诗经通论》中说:“古人多素冠、素衣,不似今人以白为丧服而忌之也。古人丧服唯以麻之升数为重轻,不关于色也。”又说: “何必泥‘素’之一字,遂迂其说以为 ‘刺不能三年’乎?”但姚先生也没明确指出此诗的主旨,而是认为“或如诸篇以为思君子可,以为妇人思男亦可。”这就从新的角度提出本诗的主旨。方玉润基本同意姚际恒的观点,并进一步深化,明确了姚先生的观点,他在 《诗经原始》 中说:“无论素冠之为丧服与非为丧服,今仅凭一素色之冠,何以别其丧之长短乎? 岂三年之丧乃素冠,短丧之服不素冠乎?此必不可通之说也。”又说: “窃以为棘人素服,必其人以非罪而在缧绁之中,适所服者素服耳,而幸而见之,以至于伤悲,愿与同归如一,非其所亲,即素所爱敬之人,或桧君国破被执,拘于丛棘,其臣见之不胜悲痛,愿与同归就戮,亦未可知。”今人或认为这是一首悼亡诗,是妻殉夫丧之作; 或认为是泛指对不幸者的同情; 或认为是一首女欲奔男的情诗。
 将此诗理解为一首悼亡诗更切题意。一位妻子在遗容憔悴,即要入殓的丈夫面前,悲痛欲绝,在这生死离别的时刻,她抚尸痛哭,表达她对丈夫的深深爱恋和誓与同生死的忠贞不渝的爱情,读之令人心肠俱裂。至于她的丈夫是一位何等样的人,又是因何而死,诗中并没有从正面去写,但我们从他的“素冠”、“素衣”、“素𫗔”这些素色服饰,看出他是身居下位的清寒之士。诗中只用 “栾栾”来描述死者的遗容,却并没写出他的直接死因。“栾栾”是形容人的瘦肌之状和憔悴之形,这位丛棘中的即将入殓的死者为何能这样瘦骨嶙峋,或为长期的疾病所折磨,或者遭遇了人生的不幸,蒙受了不白之冤而被折磨成如此模样。我们说它是一首悼亡诗,是因为诗中用大量诗句抒发了女主人公失去丈夫的悲痛欲绝的苦痛和怀念亡者的情意悱恻凄婉的情怀。“劳心兮”、“我心伤悲兮”、“我心蕴结兮”,正是表达她这种难以排遣的哀愁。而“聊与子同归兮”、“聊与子如一兮”进一步表达她对丈夫的矢志不渝的爱情和誓死同归的炽烈感情。
 本诗的最大艺术特点是纯用赋体,抒发主人公浓烈而真挚的情感,读起来震撼人心,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旧评此诗“庶见”二字最为传神,它将抒情主人公那种深深的忧伤和希望能与心爱的人永远在一起的复杂感情交织在一起,表现抒情主人公对亲爱的人儿的真挚的爱和与亲人生死离别的悲怆之情。体现在文字上,全诗每一句的末尾都用了语气词“兮”字。语气词“兮”字,包含着作者复杂而浓烈的感情色彩,它既表达女主人公对亡者的深深怀念,又抒发对爱人的忠贞不渝的爱情,起到增强语言的感染力的作用。

诗经《素冠》翻译和译文 - 可可诗词网

《素冠》


对父母去世,能行三年之丧的人,怀着深厚的同情。
庶见素冠兮,(一) 幸而碰见那白冠的人儿啊,
棘人栾栾兮。(二) 那人瘦得骨棱棱啊。
劳心愽博兮。(三) 我心里真担忧啊。

庶见素衣兮,幸而碰见那白衣的人儿啊,
我心伤悲兮。我心里真悲伤啊。
聊与子同归兮。(四) 愿和你共忧患啊。

庶见素韠兮,(五) 幸而碰见那白裙的人儿啊,
我心蕴结兮。(六) 我心里真忧郁啊。
聊与子如一兮。愿和你象一人啊。


注 释
(一)毛亨:“庶,幸也。”
陈奂:“素冠,白布冠也。”
(二)马瑞辰:“棘,为𢈠之假借。《吕览·任地》曰:‘棘者欲肥,肥者欲棘。’高诱注:‘棘,羸瘠也。’《诗》棘人之栾栾,言羸瘠也。正训棘为瘠。”
(三)毛亨:“慱慱,忧劳也。”
(四)胡承珙:“诗盖言欲得行三年丧之人,与之同归于厚。下文聊与子如一,犹言与之一志同心行此礼,以救敝俗耳。”
(五)朱熹:“韡,蔽膝也。以韦为之。”
(六)朱熹:“蕴结,思之不解也。”

注 音
栾luan挛 博tuan团 韠bi必

《诗经》篇文之《素冠》赏析|解读|阅读理解答案 - 可可诗词网

素冠

 

庶见素冠兮,棘人栾栾兮
 劳心慱慱兮
 庶见素衣兮,我心伤悲兮。
 聊与子同归兮
 庶见素𫖒兮,我心蕴结兮
 聊与子如一兮


 

 【注释】①庶:幸。②棘:通“瘠”。瘦弱。 栾栾(luán):瘦弱貌。③慱慱(tuán):忧愁貌。④聊:姑且。⑤𫖒 (bì):护膝。⑥蕴结:思不解。⑦如一:同心。
 【鉴赏】这是女子庆幸丈夫归来之诗。
 全诗三章。诗中的男子,头戴白色之帽,身穿白色之衣,腿缠白色护膝,通身洁白。这里的“素”字也可训作朴素无华。据此,这“素冠”“素衣”“素𫖒”,实乃清贫之人所穿戴。这男子可能出外谋生多年,或许是因为疾病的折磨,或许是因为饥饿的煎熬,或许是因为劳役的摧残,眼下竟成了一个瘦削不堪的“棘人”了。妇人突然见到丈夫归来,真是悲喜交集。夫妻长久分离今团圆,这怎不叫她欣喜无限! 丈夫昔日强壮今枯瘦,这又怎不叫她悲痛万分! 尽管丈夫成了一个“棘人”,然而,她不但不嫌弃丈夫,反而更加怜悯丈夫。她无限深情地说道:“走吧,与你一道回家,与你同心到老。”情真意切,溢于言表,真令人感动。
 《诗序》说:“刺不能三年也。”朱熹《诗集传》:“今人皆不能行三年之丧矣。安得见此服乎?当时贤者庶几见之,至于忧劳也。”出现此误,大概是因见诗中有一“素”字所致。其实,“素冠”“素衣”“素𫖒”并非丧服,而是一种常服,只有“缟冠”“素裳”才是丧服。因此,“刺不能三年”之说实不可信。姚际恒《诗经通论》:“‘棘人’,其人当罪之时。……‘栾栾’,拘栾之意。”方玉润《诗经原始》说:“桧君国破被执,拘于丛棘,其臣见之不胜悲痛,愿与同归就戮。”姚氏说是“棘人”因犯罪而被捆绑,妇人忧念之;方氏说是桧君被拘,其臣不胜悲痛。此说虽新,但与诗意不类,似觉牵强。袁梅《诗经译注》说:“这是一个年轻丧偶的寡妇,思念亡夫的悼歌。”此说也有难以圆通之处。诗中“同归”是说一同归家,并非“一同归于黄泉”之意。

《诗经》-《素冠》原文||鉴赏|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素冠

 庶见素冠兮,棘人栾栾兮,劳心愽愽兮。
 庶见素衣兮,我心伤悲兮,聊与子同归兮。
 庶见素兮, 我心蕴结兮, 聊与子如一兮。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从古至今,人情不远,抒写离情别绪,总是文学的永恒主题之一。但是,象《素冠》这样描写黄泉路上的永诀,则不为多见,因而它就更有一种震慑人心的力量。那凄凄的哀愁、切切的怨愤、深深的情爱,拨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弦,使他们为之扼腕,为之洒泪。
 诗的第一章,交待女主人公情感发生的契机。“棘人”,是诗中抒情主人公的丈夫。 据姚际恒说:“其人当罪之时……‘系用徽, 置于丛棘’”,那么她的丈夫就是一个“罪人”。“栾栾拘栾之意。”用现代的语言说,就是五花大绑。看见自己的丈夫被五花大绑,押赴刑场,作为妻子,内心所激起的情感,首先就是忧伤和悲愤。“劳心愽愽”,就是她当时忧愁悲哀的情状。
 她的丈夫,犯了什么天条,竟招来杀身之祸呢?诗中没有明说。如果郑玄《诗谱》“周夷王、厉王之时,……桧之变风始作”的话可以成立,那么此诗的背景则为夷厉之时。我们知道,那正是西周奴隶主统治极度残暴、政治极端腐败的年月。“民不堪命”,但不得议论朝政。统治阶级用巫者监谤,一旦发现敢于讥评朝政者,便加之以刑戮。在这种高压和恐怖之下,平民百姓敢怒而不敢言,只得“道路以目”。而这时的桧国,其情形又怎样呢? 国既褊小,其君又昏庸无能,整日奇装异服,逍遥游宴,那结果必然是“政繁赋重,人不堪其苦”。读“叹其不如草木之无知而无忧”的《隰有苌楚》,便可想见当时的桧国,政治也是十分腐败的。官逼民反,郁积在人民心中的反抗之火,最终是压不住的。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为了生存,便有一些铁骨铮铮的硬汉子,率先发难,奋起抗争。汉代乐府民歌《东门行》就是最好的佐证。然而,这种反抗毕竟是微弱的,总是以反抗者被送上断头台而告终。《素冠》中的“棘人”——抒情主人公的丈夫,正是这样一个失败的反抗者。
 如果说诗的第一章,看到自己的丈夫绑赴刑场就戮,女主人公首先涌起的情感是忧伤和悲愤,那么除此之外,诗的二章和三章,还有她富于妻子对丈夫的痛惜心和对正义的理解力的真诚表白。丈夫反抗暴政被捕,临刑在即,妻子的悲伤和痛苦是难以言表的。但是她并没有为悲伤所吞噬,而是深信自己的丈夫是正义而无辜的。在生死诀别之际,她对丈夫没有一句怨言,脸上没挂一丝悔色。她向丈夫表白自己的心迹:“聊与子同归兮”、“聊与子如一兮”。同归如一,既表现了她对丈夫的忠爱,也表现了她对丈夫的理解。在丈夫极度危难之际,生死诀别的关键时刻,作出同归如一的抉择,这是一个多么伟大而崇高的女性啊! 这个勇敢无畏的抉择,就是她的反抗精神的最高升华。这一勇敢的抉择,抒情主人公便标出了一帜对牺牲者爱的大旗,也立起了一座对统治者憎的丰碑。《东门行》中那个安分守纪、忍辱负重的妻子,比起我们的女主人公来,就显得格外的渺小而又微不足道!
 明人焦竑说:“苟其感不至,则情不深,情不深则无以惊心而动魄,垂也而行远。”(《雅娱阁集亭》) 这首诗最大的特点就是,纯用赋体,直抒胸臆,感情真挚浓烈。诗一开头,抒情主人公便深情地呼喊:“庶见素冠兮,棘人栾栾兮,劳心博博兮。”这里的“庶”字,下得很有分量,极有内涵。既有时间跨度,又表悲喜情感。既道出了抒情女主人公此时此刻胸中淡淡的喜悦、无限的哀伤和不尽的怨愤,又表现了对被捕的丈夫久积的思念、日增的担忧。丈夫终于站在自己的眼前了,却又要离我而去。这幸运的一见,却将是永远的别离。相见的喜悦和兴奋尚未勃发,而永别的痛苦和忧伤悄然已生。短暂的相聚,却意味着永远的别离。日日思君终相见,从此夫妻两离分。感情的激流,蕴结在胸,奔突回旋,一旦找到了突破口,便如同熔岩一般喷发出来:“聊与子同归兮”、“聊与子如一兮”。真是百转千回难说出,一朝泻下动人心。主人公所有的情感——淡淡的喜悦、深深的悲伤、无尽的愤懑,都在这一真诚的呼喊之中,进发出来,表现得深婉曲折而又淋漓尽致。狄德罗说:“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可能打动人心。”(《论戏剧艺术》这一送夫赴刑的悲壮情景,之所以惊心动魄、感人肺腑,正是因为它倾注了女主人公的无限深情。即使在今天,时过境迁,我们也能为这对患难夫妻的深情笃意而感动,对他们不幸的死别而婉惜,为他们不合理的遭遇而切齿鸣冤!
 此诗短短三章,却融汇了抒情主人公深幽厚实的多种情怀,这与它的特殊处理方法密切相关。这首诗仿佛电影的一组交错迭出的特写镜头。最先出现的,是那远远而来,身着素服被押送着的“棘人”。然后,镜头缓缓推近,推近,定格: 以布满整个画面的特写镜头,来展现身处缧 的“棘人”的形象: 他五花大绑,遍体鳞伤,两眼深沉地凝视着妻子,仿佛在问: 理解我吗?这时,镜头荡开,从“棘人”转向妻子,同样以一个特写镜头定格: 女主人公愁容惨淡,满目凄切,以饱含温柔、痛楚而又苦涩的目光,抚摸着丈夫那伤痕累累的躯体,向他默默地诉说着心中的爱情和悲伤,诉说着她对正义的支持和理解。接着,镜头又由上而下,徐徐地在“棘人”与女主人公之间左右摆动:“棘人”戴着破帽的头,女主人公朦胧的泪眼;“棘人”满是血污的破衣,女主人公按捺不住而静静滚落的两颗泪珠;“棘人”破败如丝的护膝,女主人公泣涕涟涟的泪容……夫妻俩,都把自己的爱人从头到脚细细打量,要让这一瞬注进血脉,融入生命。整首诗就通过这样一组特写镜头,向我们展示了最“有包孕”的一刻,给后世抒情诗的题材处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诗词《素冠》原文、译文、翻译和鉴赏点评 - 先秦两汉诗 - 可可诗词网

素冠

 
 庶见素冠兮,棘人栾栾兮,劳心兮!
 庶见素衣兮,我心伤悲兮,聊与子同归兮!
 庶见素兮,我心蕴结兮,聊与子如一兮!

 
 【注释】 ①庶:幸。素:白色。棘:同“瘠”,瘦。栾栾:同“脔脔”,体枯肌瘦貌。(tuan团):忧苦不安貌。②聊:愿。③(bi毕):古代作朝服的蔽膝,用熟皮制成,类似今之围裙。蕴结:内心郁结难解之意。
 
 【译文】 有幸见您戴着白帽啊,瘦骨棱棱面容枯槁啊,想必内心忧伤难熬啊! 有幸见您穿着白衫啊,我的心里多么伤悲啊,愿意和您结伴同归啊! 有幸见您围着白裙啊,我的心头愁思百结啊,愿意和您永不分离啊!
 
 【集评】 《毛诗序》:“《素冠》,刺不能三年也。”(《毛诗正义》卷七)
 汉·郑玄:“丧礼,子为父,父卒为母,皆三年。时人恩薄礼废,不能行也。”(《毛诗传笺》,见《毛诗正义》卷七)
 清·姚际恒:“《小序》谓‘刺不能三年’,旧皆从之,无异说。今按之,其不可信者十。”(按,因篇幅过长,且多涉训诂考证,故略而不录)“素冠等之为常服,又皆有可证者。‘素冠’,《孟子》:‘“许子冠乎?”曰:“冠素。”’又皮弁,尊贵所服,亦白色也。‘素衣’,《论语》:‘素衣、麑裘。’《曹风》:‘麻衣如雪’,郑云:‘麻衣,深衣也。’《郑风》女子亦著‘缟衣’。古人多素冠、素衣,不似今人以白为丧服而忌之也。古人丧服唯以麻之升数为重轻,不关于色也。‘素’,《士冠礼》:‘主人玄冠、朝服、缁带、素。’又于皮弁服云:‘素积、缁带、素。’《玉藻》云:‘,君朱,大夫素’,则又不必言矣。”“此诗本不知指何事何人,但‘劳心’、‘伤悲’之词,‘同归’、‘如一’之语,或如诸篇以为思君子可,以为妇人思男亦可;何必泥‘素’之一字,遂迂其说以为‘刺不能三年’乎!‘素冠’者,指所见其人而言;因素冠而及衣、,即承上‘素’字,以‘衣’、‘’为换韵,不必泥也。”(《诗经通论》卷七)
 
 【总案】 自《毛诗序》而下,说诗者莫不以为此诗旨在以赞颂一位孝子来讽刺时人不能遵守服丧三年的礼制,连驳《毛诗序》最力的朱熹亦持此说。清人姚际恒《诗经通论》一反汉、宋儒生的迂腐穿凿,依据诗的本文探求其意旨,所提新见颇为可信。细绎全诗,当是写一个女子爱恋着一个男子,但因为某种曲折和阻碍而难以结合,于是她便毫不掩饰地倾诉了自己的痛苦和追求,展示了苦于爱情的折磨而又执著于爱情的内心世界。朱自清先生曾说:“中国缺少情诗,有的只是‘忆内’、‘寄内’或曲喻隐指之作,坦率的告白恋爱者绝少。”(《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而这首诗,却以它的直率大胆和诚挚热烈,在此类“绝少”的作品中占有一席之地,这无疑是值得重视的。
素冠

素冠

[原文]
庶见素冠兮?
棘人栾栾兮,(鲁栾作脔。)
劳心兮。
(冠、 栾、 , 寒部。)
庶见素衣兮?
我心伤悲兮,
聊与子同归兮。
(衣、悲、归,微部。)
庶见素𫗔兮?
我心蕴结兮,
聊与子如一兮。
(𫗔、结、一,脂部。)
[译文]
见到您头戴素冠,形容憔悴,瘦骨嶙峋,我心忧伤痛苦难熬!
见到您身穿素衣,我心痛苦悲伤,恨不得与你同归黄泉。
见到您腿裹素𫗔,肝肠欲断,愿和您同赴黄泉。
[评介]
《素冠》三章,章三句。《诗序》说:“刺不能三年也。”《笺》曰:“丧礼,子为父,父卒为母,皆三年。时人恩薄礼废,不能行也。”认为这首诗是讽刺世人不能行丧礼,作者幸而遇见这位能终三年之丧的孝子,便大加赞赏,以期引起世人的效仿。后人多从此说。宋人朱熹也持此说,他在《诗集传》中说:“三年之丧,贤者之所轻,不肖者之所勉。”清人姚际恒认为此说不可信,并提出十条理由进行驳斥,他在《诗经通论》中说:“古人多素冠、素衣,不似今人以白为丧服而忌之也。古人丧服唯以麻之升数为重轻,不关于色也。”又说: “何必泥‘素’之一字,遂迂其说以为 ‘刺不能三年’乎?”但姚先生也没明确指出此诗的主旨,而是认为“或如诸篇以为思君子可,以为妇人思男亦可。”这就从新的角度提出本诗的主旨。方玉润基本同意姚际恒的观点,并进一步深化,明确了姚先生的观点,他在 《诗经原始》 中说:“无论素冠之为丧服与非为丧服,今仅凭一素色之冠,何以别其丧之长短乎? 岂三年之丧乃素冠,短丧之服不素冠乎?此必不可通之说也。”又说: “窃以为棘人素服,必其人以非罪而在缧绁之中,适所服者素服耳,而幸而见之,以至于伤悲,愿与同归如一,非其所亲,即素所爱敬之人,或桧君国破被执,拘于丛棘,其臣见之不胜悲痛,愿与同归就戮,亦未可知。”今人或认为这是一首悼亡诗,是妻殉夫丧之作; 或认为是泛指对不幸者的同情; 或认为是一首女欲奔男的情诗。
将此诗理解为一首悼亡诗更切题意。一位妻子在遗容憔悴,即要入殓的丈夫面前,悲痛欲绝,在这生死离别的时刻,她抚尸痛哭,表达她对丈夫的深深爱恋和誓与同生死的忠贞不渝的爱情,读之令人心肠俱裂。至于她的丈夫是一位何等样的人,又是因何而死,诗中并没有从正面去写,但我们从他的“素冠”、“素衣”、“素𫗔”这些素色服饰,看出他是身居下位的清寒之士。诗中只用 “栾栾”来描述死者的遗容,却并没写出他的直接死因。“栾栾”是形容人的瘦肌之状和憔悴之形,这位丛棘中的即将入殓的死者为何能这样瘦骨嶙峋,或为长期的疾病所折磨,或者遭遇了人生的不幸,蒙受了不白之冤而被折磨成如此模样。我们说它是一首悼亡诗,是因为诗中用大量诗句抒发了女主人公失去丈夫的悲痛欲绝的苦痛和怀念亡者的情意悱恻凄婉的情怀。“劳心兮”、“我心伤悲兮”、“我心蕴结兮”,正是表达她这种难以排遣的哀愁。而“聊与子同归兮”、“聊与子如一兮”进一步表达她对丈夫的矢志不渝的爱情和誓死同归的炽烈感情。
本诗的最大艺术特点是纯用赋体,抒发主人公浓烈而真挚的情感,读起来震撼人心,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旧评此诗“庶见”二字最为传神,它将抒情主人公那种深深的忧伤和希望能与心爱的人永远在一起的复杂感情交织在一起,表现抒情主人公对亲爱的人儿的真挚的爱和与亲人生死离别的悲怆之情。体现在文字上,全诗每一句的末尾都用了语气词“兮”字。语气词“兮”字,包含着作者复杂而浓烈的感情色彩,它既表达女主人公对亡者的深深怀念,又抒发对爱人的忠贞不渝的爱情,起到增强语言的感染力的作用。

☚ 羔裘   隰有苌楚 ☛

素冠

素冠

白色孝帽。《桧风·素冠》一章:“庶见素冠兮,棘人栾栾兮。”毛《传》: “庶,幸也。素冠,练冠也。栾栾,瘠貌。”郑 《笺》:“丧礼,既祥祭而缟冠素纰,时人皆解缓,无三年之恩于其父母,而废其丧礼,故觊幸一见素冠。”王先谦《集疏》:“素冠,三年之丧,初丧丧冠,小祥 (死后一周年)练冠,大祥 (死后二周年)缟冠,中月而禫绶冠,逾月吉祭乃玄冠,复平常。《传》 ‘练冠’,就小祥说。《笺》 ‘缟冠’,就大祥说,要皆谓三年素冠。”

☚ 素衣   埙 ☛
古代名物 > 冠服類 > 首服部 > 冕弁冠 > 素冠
素冠  sùguān

先秦凶事時所用之白練冠。後俗多承其制。《詩·檜風·素冠》:“庶見素冠兮,棘人欒欒兮。”毛傳:“素冠,練冠也。”鄭玄箋:“喪禮,既祥祭,而縞冠素紕,時人皆解緩,無三年之恩於其父母,而廢其喪禮,故覬幸一見素冠。”朱熹集傳:“縞冠素紕,既祥之冠也。黑經白緯曰縞,緣邊曰紕。”《禮記·曲禮下》:“大夫士去國,踰竟,爲壇位,鄉國而哭,素衣素裳素冠。”孔穎達疏:“素衣素裳素冠者,今既離君,故其衣裳冠皆素,爲凶飾也。”

素冠sù guān

用于凶事的白冠。《诗·桧风·素冠》:“庶见~~兮,棘人栾栾兮。”

素冠sùguān

凶丧时所戴的白色凶礼冠。《礼记·曲礼下》:“大夫、士去国,逾竟,为坛位,乡国而哭,素衣、素裳、素冠。”唐孔颖达疏:“素衣、素裳、素冠者,今既离君,故其衣、裳、冠皆素,为凶饰也。”《周礼·夏官·弁师》:“王之弁绖,弁而加环绖。”汉郑玄注:“弁绖,王吊所服也,其弁如爵弁而素。所谓素冠也。”一说为白色的冠帽。《诗经·桧风·素冠》:“庶见素冠兮,棘人栾栾兮。”清姚际恒《诗经通论》卷七:“素冠等之为常服,又皆有可证者。‘素冠’,《孟子》:‘许子冠乎?’曰:‘冠素。’又皮弁,尊贵所服,亦白色也……古人多素冠、素衣,不似今人以白为丧服而忌之也。”

素冠

服丧时所戴的白色帽子。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3: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