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四)茶叶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四)茶叶 (四)茶叶江西茶叶品种较多, 分布较广。新中国成立以前, 江西以产红茶为主, 主要茶类有宁红、河红、浮红。修水县、武宁县、铜鼓县为 “宁红” 主产区; 上饶县、铅山县为 “河红” 主产区, 玉山、广丰、横峰、弋阳4县也有一定产量; 浮梁县为“浮红” 主产区, 彭泽县、波阳县也有一定产量。其他县所产茶叶多为绿茶, 产区比较分散, 总产量也不及红茶。新中国成立以后, 江西的大宗茶类分“二红二绿一炒青” 五大茶类。主要产区为: 婺源县为婺绿主产区, 德兴市、玉山县的一部分及吉安县的东固山有一定的产量; 饶绿产区为原河红产区; 宁红、浮红产区不变。除婺绿、饶绿产区所产绿茶外, 其他绿茶统称赣炒青。南昌花茶亦是江西一大茶类。此外, 江西还有少量紧压茶。80年代受日本茶叶市场刺激,修水县、铅山县、高安市生产乌龙茶, 销往广东、福建, 出口日本。高安市生产的 “高华乌龙” 曾由省外贸直接出口日本。新中国成立以后, 党和政府对茶叶生产十分重视, 对恢复和发展茶叶生产发放了专项贷款和收购预付定金, 制订了茶粮比价和奖励政策, 激励茶农的生产积极性。1953年以前, 对1.2万公顷缺丛多、树势老的荒芜茶园进行了重点垦复, 到1953年底, 共垦复茶园1.07万公顷, 茶园面积达1.51万公顷。茶叶产量初步复苏, 总产达到3 739吨, 比1949年增长74.3%。1954年开始, 在继续垦复和改造老茶园的同时, 有计划地发展新的成片茶园, 并有计划地发展了一批大中型国营茶场, 如婺源县武口茶场、修水县三都茶场、铅山县河口茶场、浮梁县九龙山茶场、上饶三都茶场等。“大跃进” 期间, 由于指导失误, 从1960—1962年, 全省出现了3年面积和产量同时下滑的局面。1962年茶叶产量不及1953年的水平。经过3年调整, 生产又有所发展。到1966年,全省茶叶产量达到250吨, 1980年突破10 000吨。这期间, 茶园面积虽然发展快, 1980年达到6.27万公顷, 但建园标准低, 重种轻管严重, 使大批茶园不能按时投产, 有的新茶园投产后, 亩产低, 效益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1982年为茶园发展的高峰期, 面积达7.85万公顷。之后面积虽逐年下降 (淘汰部分没有经济效益的茶园或退茶还林), 但茶叶产量逐年稳步增长。进入90年代, 名优茶产量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茶叶生产的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 4.花卉 (五)蚕桑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