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经济体制改革时期1984—1995年
生产责任制以不同的形式在各林场全面推开,场长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干部实行岗位责任制,平原天然林林场(站)实行分片分期责任到人管护责任制。
速生丰产林建设初见成效。对12个林场1984—1989年营造的0.23万公顷速生丰产林抽样调查,平均成活率99%,保存率97%,年均胸径生长2.7厘米,年均树高生长2.8米,年均立木蓄积增长0.66立方米/亩。
为达到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目的,营造经济林比重逐年上升,由1986年的30%上升到1995年的62.6%,年产干鲜果品由1989年的940吨上升到1995年的5 000吨。
多种经营有了一定发展。到1991年项目达到63个,包括种植业、养殖业、木材加工、番茄酱生产、水果罐头生产、采煤、采盐、采集甘草与桦树液、运输业、商业、制砖、建筑业等,其中44项盈利、9项持平。多种经营销售收入由1986年的150万元上升到911万元。
平原天然林的封禁育林。截止1989年,合格面积达33.53万公顷,其中胡杨林14.33万公顷,河谷林2.4万公顷,荒漠灌木林16.73万公顷,还在巴楚、沙雅等胡杨林场进行试验,将0.53万公顷残次林改造成为用材林。1990—1995年新疆的15.41万公顷平原天然林封育任务实行合同管理,将封育工作纳入了工程化管理轨道,到1995年实际封育33.2万公顷,31.95万公顷封育区已达到乔木林郁闭度0.2,灌木林覆盖度30%的合格标准。
随着平原国有林场、站改革的不断完善和深化,林场经济逐年改善。1995年产品销售收入2 790万元,是1988年633万元的4倍多。还涌现出一批先进林场,先后有7个林场基本实现经费自给。察布查尔平原林场1990年被林业部评选为全国先进国有林场,莎车县二林场1990、1993年分别被评为全国先进国有林场和入选全国国有林场100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