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味香薷饮
【方源】: 《百一》卷七。 【异名】: 十味香薷散(《杏苑》卷三) 【组成】: 香薷叶一两 人参(去芦) 白术 陈皮(温汤浸少时,去皮) 白茯苓 黄耆(去芦) 厚朴(去粗皮,锉碎,生姜自然汁拌和,炒至黑色) 干木瓜 白扁豆(炒,去壳) 甘草(炙)各半两 【用法】: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加大枣一个,同煮至七分,去滓,不拘时服。 【功用】: 祛暑解表,益气和中。 ❶ 《百一》:消暑,健脾进饮食。 ❷ 《济阳纲目》:养阴避暑,调理阴阳。 ❸ 《明医指掌》:益气和中,安胎保孕。 【主治】: 暑湿内伤,脾胃不和,食少腹胀。 ❶ 《百一》:脾胃不和,乘冒暑气,心腹膨闷,饮食无味,呕哕恶心,五心潮热,力乏体倦。 ❷ 《玉机微义》:伏暑,身体倦怠,神昏头重,吐利。 ❸ 《诚书》:暑疟。 【方论选录】: 《医方考》:暑能伤气,故身体倦怠,神思昏沉;暑为阳邪,故并于上而头重;暑邪干胃,故既吐且利。火热横流,肺气受病,人参、黄耆,益肺气也;肺为子,脾为母,肺虚者宜补其母,白术、茯苓、扁豆、甘草,皆补母也;火为母,土为子,火实者宜泻其子,厚朴、陈皮,平其敦阜,即泻子也;香薷之香,散暑邪而破湿热;木瓜之酸,收阴气而消脾湿。脾气调则吐利自息,肺气复则倦怠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