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四)村镇建设试点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四)村镇建设试点

(四)村镇建设试点

1987年,安徽开始抓村镇建设试点工作,共确定村镇建设试点92个,其中省级试点2个,地级试点17个,县级试点73个。自1992年之后,安徽的村镇建设试点工作有了更快的发展。到1994年底,全省村镇建设试点已达到737个,其中部级试点20个,省级试点200个,地(市)级试点111个,县(市)级试点4 062个。
1.试点工作的目标和内容。村镇建设试点工作本着高标准、严要求的原则,重点抓好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四个环节,以达到标准不高水平高、造价不高质量高、面积不大功能全、占地不多环境美的目标。试点工作的内容与要求:
(1)选点。选作建设试点的村镇,集体经济与个人均具有相应的建设资金;各级领导对建设试点工作重视;村镇干部和群众建设积极性高,近期建设任务明确。
(2)建立试点领导机构。凡试点的村镇都有村镇建设管理机构。乡镇长要亲自抓试点工作,并设专人抓具体工作。
(3)制定试点工作方案。根据试点村镇的经济实力和发展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试点方案,包括试点的目标、内容、资金筹措、建设期限、年度建设计划等。
(4)编制或调整完善村镇规划。根据村镇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深入调查研究、分析现状的基础上,编制或调整完善村镇规划,并按规定程序审批。
(5)节约耕地。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各类建设用地指标,力求少占或不占耕地,切实做到节约用地。
(6)组织施工。走集中统一建设的路子,精心组织施工,确保工程质量。有条件的村镇要进行综合开发。
(7)总结和推广试点经验。通过总结和推广点上的经验,起到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作用。
2.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1994年,国家建设部决定在全国选择500个小城镇作为1995—2000年小城镇建设试点。繁昌县荻港镇、和县乌江镇、凤台县毛集镇、五河县新集镇、阜阳市插花镇、亳州市双沟镇、凤阳县武店镇、肥西县三河镇、六安市苏埠镇、金寨县南溪镇、霍邱叶集镇、怀宁县高河镇、青阳县丁桥镇、郎溪县南丰镇、铜陵县钟鸣镇、当涂县丹阳镇、芜湖县清水镇、宿州市符离镇、萧县黄口镇、濉溪县临涣镇共20个镇被国家建设部列为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国家建设部于1995年4月19日发布了《小城镇建设试点工作意见》,明确了试点的目的、意义和基本目标,指出试点小城镇担负着取得经验、指导全国工作的重要责任,必须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要求各试点小城镇所在县(市)建立由政府领导挂帅、各有关部门领导参加的专门领导小组,提出了建立联系制度、汇报制度、档案制度、奖惩制度、培训制度、宣传制度的具体办法。
3.全省村镇建设“双百”活动。1994年7月,安徽省建设厅在全省村镇建设工作中实施“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战略,重点抓好100个小集镇和100个小康示范村的建设,以树立典型,总结经验,指导全局,促进和推动全省村镇建设工作上档次,上水平,全面发展。在各地(市)建设部门推荐上报的基础上,安徽省建设厅确定了参加“双百”活动集镇和村庄。为开展好这项活动,安徽省建设厅明确了“双百”活动的指导思想和努力目标,并制定了九条相应的措施。
(五) 1991年灾民建房工作 1991年,安徽遭受特大洪涝灾害,全省农村278万间房屋倒塌,其中50万全倒户倒房165万间。大水过后,即着手进行灾民永久性住房建设。通过全省上下艰苦努力,到1994年底,全省90%以上的倒房户都搬进新建的永久性住房。
1.指导思想和原则。指导思想是:贯彻生产自救的方针,以自力更生、互济互助为主,辅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统筹规划,远近结合,因地制宜,分步实施。主要原则是:把统筹规划和加强土地管理结合起来,合理节约利用土地;稳定农业家庭承包责任制,把重建和对小块承包土地进行必要的调整结合起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加快重建家园步伐,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把重建和发展庭院经济、多种经营、乡镇企业结合起来;把重建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起来。
2.制定政策措施。根据灾民建房量大、面广,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实际,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保证了全省灾民建房工作健康发展。
❶资金筹措。采取了“一个为主,四个一点”的办法:灾民自筹为主,银行贷一点,保险公司赔一点,亲戚朋友借一点,国家适当支持一点。
❷建设方式。坚持“一步到位,分步实施”的灾民建房方针。在统一规划的原则指导下,根据自身财力、物力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一般先行安排主体建筑,配套设施根据可能逐步实施。有条件的地方,建房实行统一设计、统一安排资金、统一供料、统一施工、统一验收、统一分配,确保工程质量,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对全倒户和社会保障对象的倒房恢复,区别对待,合理安排。对按统一规划退出原有宅基地复垦而新建房占地不超过原有宅基地面积的,免征耕地占用税。
❸建材供应。各地大力发展乡镇建材生产,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组织群众烧制砖瓦,以保证建材供应。对灾区生产砖瓦、石灰、水泥制品的企业,其产品用于灾民建房的,两年免征产品税、营业税和增值税,通过降低价格,把国家的优惠政策的好处让给灾民。
❹组织机构。成立了隶属于救灾指挥部领导、以安徽省建设厅牵头组成的灾民住房建设办公室,凡有灾后重建家园任务的地、市、县都成立了相应的机构,对灾民建房中的规划选址、建筑设计、施工组织、建材生产与供应、资金筹措、质量检查、工程验收等方面进行统一管理、协调和指导,从组织上保证灾民建房工作有序进行。
3.灾民建房工作的过程。安徽灾民建房工作总体上共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解决几百万人的过冬庵棚或简易住房建设问题。当时解决灾民的安全过冬问题是当务之急。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经过3个多月艰苦努力,到1991年11月10日,全省50万户“全倒户”的过冬住房问题全部解决,实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大灾之年不冻死人的目标。第二阶段,用3~5年或更长的时间,实施重建家园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计划。主要是在统一规划的原则指导下,灾后重建工作坚持“一步到位,分步实施”的建房方针,把灾后重建与农村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以点带面,分类指导,在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上下功夫,促进全省灾民建房工作健康发展。
4.基本经验。安徽灾民建房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积累了一些经验。
❶抓住灾后重建机遇,把灾后重建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机地结合起来。
❷搞好规划设计,坚持按规划进行建设。灾后重建中坚持统一规划的原则,无规划不准建设,从而保证了全省重建都能按规划进行。同时,按照规划进行建设也有效地节约了土地。过去安徽农民每户宅基地一般在330~530平方米,规划后控制在160~220平方米。
❸改革传统建设方式,引导农民走集中统一建设的路子。广泛推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统一筹集资金、统一建材供应、统一质量监督的办法,改变了农村中传统的亲帮亲、邻帮邻的建设方式,给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❹注重提高农民住房的抗灾能力。灾民建房不是原址上的简单恢复,而是依据洪涝灾害的程度,重新选址。房屋结构一律采用砖瓦以上结构,不再建土草房。从选址、结构多角度地增强村庄和农房的抗灾能力。
❺量力而行。根据农民的资金条件,确定农民所建房屋类型。资金有限的农民,建砖瓦平房,或建砖砌体、草屋顶平房。条件较好的农民,按楼房设计,先建底层,以后可续建。经济条件允许的农民,一次到位,一次建成。

☚ (三)小城镇建设   四、村镇建设管理工作 ☛
0000302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4:1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