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四)持续全面发展阶段(1979—1999年)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四)持续全面发展阶段(1979—1999年)

(四)持续全面发展阶段(1979—1999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新树立了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纠正了“以粮为纲”的“单打一”做法,在农村逐步推行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全省种植业生产进入了全面持续发展阶段,处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佳时期。
1.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9年始,在全省农村实行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推行多种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到1983年底,99.9%的生产队全面建立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及,改变了农业的经营管理方式,调整了生产关系,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种植业的全面发展。
2.制定扶持种植业生产的政策措施。农村改革以来,各级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调减了粮食征购任务,减免了部分农业税,减轻了农民负担,同时改革统购统销制度,大幅度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1979—1981年全省粮食征购基数调减343万吨,占原定基数的32%,调减后发生的供应缺额,由国家调入解决。全省规定了生产队为单位的粮食起征起购点,并决定公余粮征购基数一定5年不变,后又将一定5年不变延至1988年。从1979—1982年,全省减免了3 986万元农业税。从1979年开始,国家较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云南省决定稻谷、玉米、小麦、大豆、蚕豆5种粮食的统购价平均每50千克由10.19元提高到12.39元,提幅为21.6%,完成征购后交售的超购粮加价由30%提高到50%。1981年规定稻谷超超购价(为有别于国务院规定的超购价,称超超购价),商品粮基地县和昆明附近地区按统购价加价120%,一般地区加价100%,蚕豆加价70%。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决定,云南省从1985年起,对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进行改革。粮食取消统购,改为合同定购,并逐步调减粮食合同定购数,扩大市场议价收购比重,同时实行粮食定购数同奖售平价化肥、柴油和预购定金三挂钩的办法。1988年合同定购粮食价格外加价,对人均交售定购粮75千克以上部分,每千克加价0.36元,75千克以下的扣除公粮后加价0.06元。1992年国家再次提高定购粮价格,提幅为35.1%。此外对发展甘蔗、烤烟、油料、茶叶等经济作物也制定了相应的扶持政策。这些措施,对调动农民积极性,促进种植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3.调整种植业结构,改革耕作制度。全省认真贯彻执行“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粮食作物种植比重下降,经济作物和其他作物的种植比重上升。1985年经济作物和其他作物种植面积达到68.55万公顷,比1978年增加23.35万公顷,增长51.7%。1999年粮经种植比例由1978年的89.1:10.9调整到73.7:26.3。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04.21万公顷,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48.42万公顷的73.7%,比1978年下降15.4个百分点;经济作物面积109.75万公顷,占20.01%,上升了13.7个百分点;其他作物面积34.46万公顷,占6.39%,上升了1.7个百分点。随着农田水利、化肥供应等生产条件的进一步改善,提高了复种指数。1999年农作物复种指数为181.4%,比1978年提高了30.2个百分点。
4.组织实施“丰收计划”。1987年,国家农业部、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全国农牧渔业丰收计划。云南省在组织实施好部级“丰收计划”项目同时,1994年开始,组织实施省级“丰收计划”,有的地县也相应开展了自己的“丰收计划”项目。到1995年,累计承担部级“丰收计划”项目31项,经费121万元,安排省级“丰收计划”项目24项,经费1 850.8万元。在“丰收计划”实施区内开展农业技术培训,1987—1995年共培训3444.24万人次,印发各种技术资料133.64万份。种植业技术推广面积162.07万公顷,增产粮食49万吨,甘蔗117.4万吨,蔬菜7.6万吨。
5.积极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现代化水平。1990年召开的云南省第五次党代会作出了建设1 66.67万公顷不同档次的高产稳产农田的决议,全省掀起了改土治水为中心的农田水利建设高潮。到1999年底,全省共建成亩产粮食400千克以上的高产稳产农田156.51万公顷,其中亩产吨粮田16.86万公顷,750千克级28.81万公顷,500千克级47.71万公顷,400千克级63.14万公顷,高产稳产田地占总耕地面积的比重达到51.76%。1999年全省5.56万千米主要渠道已有4.1万千米建成“三面光”;有效灌溉面积137.4万公顷,水利化程度提高到47%;农机总动力达到1 255万千瓦。农村机械化程度已经分别达到:农田(地)机耕机耙30%以上,运输40%以上,农副产品加工80%,植保、排灌90%。农业机械承担了全省劳动总量的35%,成为农村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平均每亩施用化肥水平从1990年的8.2千克(折纯)提高到1995年的12千克(折纯),农用地膜覆盖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比例从5.9%提高到9%。
6.完善农业科技服务网络。到1995年底,全省有11个地(州、市)建立了农业科技推广综合服务中心,105个县(市)建立了农业技术推广中心,1 403个乡(镇)建立了农业技术推广站,有2/3的行政村配备了农科员,涌现了农村科技示范户、专业户10万多户。乡(镇)农技站拥有农科人员8 469人。建立各类专业技术协会(研究会)7595个,拥有会员113 084人。全省依托科技服务体系狠抓农村智力开发,大力推广适用技术,普遍举办综合试验示范区,全面开展农业科技联产承包,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科学种田水平。
通过上述措施,提高了种植业生产力水平。1999年,全省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达到548.42万公顷,其中:粮食作物面积404.21万公顷,粮食总产1 399.25万吨,比1978年增长61.9%;烤烟面积31.83万公顷,比1978年增长4.04倍,烤烟总产60.95万吨,比1978年增长近4倍;甘蔗播种面积28.70万公顷,比1978年增长5.3倍,总产1 526.53万吨,增长8.5倍;油菜播种面积10万公顷,比1978年略有增长,总产14.54万吨,增长3.6倍;水果产量73.83万吨,比1978年增长5.4倍。

☚ (三)徘徊和缓慢发展阶段(1966—1978年)   二、生产水平 ☛
0000041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0:5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