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四)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农村经济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四)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农村经济

(四)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农村经济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安徽省各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军民,通过发展根据地的经济建设,粉碎了敌人的武装进攻和经济封锁,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安徽抗日根据地分为淮北、淮南和皖江3个。1941—1942年,由于日伪的残酷扫荡及经济上的掠夺、封锁,加上国民党顽固派的不断进攻,安徽各抗日根据地遇到了缺吃少穿的极大困难。为了保障根据地的粮食供给,粉碎敌人的“以战养战”阴谋,安徽各抗日根据地在财政上实行了统筹统支、开源节流及严格预决算制度,同时精兵简政;在田赋征收上实行有利于少地农民的累进税,并于1941年后为免受法币贬值影响实行田赋征实,田赋约占产量的2%,救国公粮占3%;在生产上开展了军民大生产运动,采取了一系列发展农村经济的政策措施:
❶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原分租者一律三七分租(即东三佃七),包租者二五减租,分半给息等,改善了50%以上农户的生活;
❷鼓励开荒,规定开荒地3年不收税,5年不收租;
❸兴修农田水利,防灾抗灾;
❹扩大棉花种植面积,要求不低于耕地面积的3%;
❺推行互助合作,使农户在遇到天灾人祸时得以自救。在工业方面,大力发展农村工业及手工业,保障军民供给。在商业方面,实行对外管理对内自由的贸易政策。
通过实行上述经济政策及措施,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❶耕地面积扩大,仅1942—1943年,皖江、淮南路西、淮北苏皖几个根据地就开垦荒地1.9千公顷;
❷粮棉增产,仅淮南根据地部队1943年就生产粮食总值达2 800万元以上,生产棉花990吨;
❸水利条件改善,1943—1944年,淮北苏皖根据地组织民工207万人,疏浚和治理大小河道106条,筑河堤15道,共计完成土方183万立方米;1944年,皖江根据地组织21万民工修建了237.5公里长的惠生堤,完成土方44.4万立方米,有效保护了266.7千公顷耕地;
❹互助合作事业发展,至1944年底,仅淮北和淮南路东根据地就发展互助组1.6万个;
❺农村工业、手工业得到发展,如纺织、卷烟、粮油加工、被服、造纸等均获得一定程度发展,保障了战时供给。安徽各抗日根据地农业生产及农村工业、手工业发展也促进了商业繁荣。

☚ (三)近代农村商品生产   二、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经济发展历程 ☛
0000314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0: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