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春宿左省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春宿左省年代:唐代诗人 作者:杜甫 ←上一篇:兵车行 下一篇: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 诗词简介: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春夜在左省值班的情景,表现诗人忠于职守、勤于为国的思想。杜甫从沦陷的长安逃出后,到凤翔见肃宗,被任命为左拾遗,不久,唐军收复长安,杜甫跟着朝廷回京仍任左拾遗。左拾遗属门下省,故称左省。宿是值宿。 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初夏,诗人46岁,冒险由长安贼中逃出,潜投肃宗行在凤翔,得授左拾遗。左拾遗属中书省,在东,故曰左省,亦曰左掖。在皇帝左右尽拾遗补阙的责任,掌供奉、讽谏,“大事朝诤,小则上封事”,虽只是七八品小官,却是位列朝班、可以直接向皇帝提意见的谏官。杜甫一贯忠君爱国、勤于职守,“值宿之时,常凛诚敬,预备封事,夜不敢寝”。这首诗就写在这个时候。上四句写宿省之景,下四句写宿省之情。其敬业守职、坐以待旦的殷殷之情,可见于诗。 全诗由暮至夜,由夜至朝。以“花隐鸟栖”衬暮,以星出月上衬夜,以“金钥”衬中夜,以“玉珂”衬将晓,用景物的变换表明时间的推移,在景物与时间的变换推移之中再现通宵不寐、坐以待旦的自我形象,抒发忠君为国的耿耿之情。《金圣叹选批杜甫诗》云: “此诗之妙,妙于将题劈头写尽。”诗中以花鸟点“春”,以不寝点“宿”,以掖垣、封事点“左省”,丝丝入扣,处处点题。杜甫所谓“老去渐于诗律细”,由此可见一斑矣。
春宿左省杜 甫
【原诗今译】
【鉴赏提示】 这首诗是杜甫乾元元年(758)春天作的,那时正是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相对安定的一个时期。开元盛世虽然在安史之乱中一去不复返,然而,初获安定的唐王朝上下却幻想迎接新的“中兴”到来。这种虚假的中兴气氛一开始也感染了漂泊半世、流落不偶而又“自比稷与契”的诗人杜甫,加上唐王朝又照例给了他一个“左拾遗”的头衔,算是对他千里寻驾,“麻鞋见天子”的忠诚的一点赏赐。“左拾遗”这差使是按其初始的用意,乃是专门来向天子禀报一点政事上的缺憾的谏官。岂不知在当时中兴梦中的唐朝君臣眼中,政事上的缺憾自然是不存在的,只不过虚设此职以示有谦逊、纳谏之德罢了。而杜甫却当了真,竟以为一生中的怀抱,就在此可以实现了,于是乎颇有点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 的不凡自命。这首《春宿左省》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出来的。因为是春天,所以整首诗的基调是颇为昂扬的,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一种抑制不住的庄严和喜悦。 左省,即门下省。杜甫官左拾遗,属门下省。春宿左省,意即春夜值宿门下省。 首联写的是黄昏降临时左省的景物。这里诗人以“花”“鸟”点出“春”字,“隐”“栖”逗出“暮”字,“掖垣”交待“左省”,可谓丝丝入扣,严谨有致。“花隐掖垣暮”,是说黄昏时,宫庭里的鲜花在薄暮时微弱、朦胧的光线中只留下隐隐的艳姿。“隐”字用得极其传神,只一字便渲染了傍晚的气氛。“啾啾栖鸟过”,是写一群归宿的鸟儿啾啾鸣叫着从左省的上空飞过。这里诗人用了一个“过”字,便将读者的想象引出了左省外面的世界了。所以,颈联便自然过渡到左省之外。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这两句分别写入夜时所见时闻。随归宿群鸟的啾啾鸣叫声,唤来了春夜的降临,灿烂的群星缀满天空,星光俯照着下面的千家万户,而明亮的月亮高傍着九霄,撒下了清光几许!这里,诗人形容月光,用了一个“多”字,无理而有情。月光是无形的,一般人或用明亮等词来形容,绝不联想到它的光的量有“多少”,因此我们说它无理。而这个“多”字,仿佛是诗人对月亮的清辉欣赏之至,情急之下,按捺不住而像孩童那样脱口而出。说月光很“多”,“多”字虽无理,却很好地表现出了诗人眼中的月光是如何的可爱而恼人。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面对着如此可爱的夜色,多想来个一醉方休,才不辜负如此良宵。但诗人想到了自己身上的重任,明日还得早起,便早早地歇息了。可是不知为什么却一直睡不着,耳朵老是敏感地警省着周围的一切,期待着开宫门的钥匙声,而一阵风吹草动,他又错以为是朝臣们上朝隐约传来的他们身上的玉珮声。 什么事使得诗人寝卧不安呢?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原来是第二天早上,诗人将向天子上书奏事,怪不得他一夜之间,问了许多次“天色快亮了吗?” 这首诗是按时间顺序写的,从日暮到夜色降临,到不眠之夜,再到天将破晓,整首诗洋溢着一种按捺不住的喜悦气息,而诗人直到篇末才点出明朝的封事,欲扬先抑,使整首诗具有“将军欲以巧伏人,盘马弯弓惜不发”的特殊情调。的确,诗人心中,明朝的“封事”一直是他彻夜期待的,而他愿意把它藏在心中当成一个秘密,但是,最后他还是禁不住告诉了读者,从这点我们不是可以体会诗人那一片天真而又诚挚的报国之心吗? 这首诗,按旧题材划分属于 “宿值类” ,可是它却不同于一般的台阁应酬式的,以歌功颂德、点缀升平为主的宿值诗。 春宿左省 题解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①。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②。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③。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④? 注释 ①掖垣:皇宫的旁垣,也用作称中书省、门下省。门下省为左掖,中书省为右掖。亦称掖省。 ②临:居高处朝向低处。月傍句:高耸入云的宫殿得月最多。九霄:高空。 ③金钥:宫门钥匙。玉珂:马络头上贝制的装饰物,也代指马。这里代指所乘上朝的官员。 ④封事:上皇帝的奏书。夜如何:夜已几更了? 赏读 诗的前四句写景。“暮”点明天晚,“花”“鸟”点明季节是“春”,扣题。而“花隐”“鸟归”写暮色渐浓,“掖垣”本意是“左掖”,点“左省”。这两句写诗人从薄暮开始值夜班看到的景色。花色变暗,归鸟飞过。接着四句由暮至夜,写夜中景。这两句生动传神地写出宫殿中千门万户在夜空群星的照耀下似乎在动,高耸的宫殿直接云霄,得月最多,一“动”一“多”写出了宫殿夜景的奇丽,更表达了诗人当上左拾遗为皇帝效劳的欣慰心情。诗的后四句写情。“不寝”二句写诗人忠于职守,一夜不寐,倾听开宫门的钥匙声,甚至把吹檐间铃铎声也听成了百官上朝时马络头上的铃铛声。深切表现了诗人勤于国事,惟恐误朝的心情。后二句交待“不寝”原因,继续写诗人宿省时的心情,因为第二天早晨有封事要呈皇帝,所以老问更夫是几更天了。“数问”二字更加重了诗人寝卧不安的程度。 这首诗由暮至夜,由夜至“明朝”写尽了一夜的思绪和情感,叙述详明富于变化,描写真切传神,章法整饰,结构严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