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小麦育种
新中国成立以前, 主要从外省引进小麦品种。新中国建立初期,甘肃省农业试验总场继续对引进良种甘肃96号进行试验示范,一般增产15~30%。同期推广的还有玉皮麦、武功774。50年代末, 甘肃农业科学院和临夏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引种阿勃、阿夫成功,推广面积合计超过500万亩。70年代初,从中国农业科学院引入澳大利亚小麦、墨西哥小麦共1 980余份, 从中筛选出墨叶、墨卡等, 至今仍在生产上应用;从福建引入的晋2 148品种,一般增产10%~20%。春小麦杂交育种工作,始于50年代, 至1995年育成甘麦、临农、甘春、定西、张春、金麦、酒春、武春、陇春等共计100多个品种。其中甘肃农业科学院育成的“甘麦8号”,省内外推广面积超过1 000万亩, 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定西24号、陇春8号和陇春8 139等品种,年种植面积分别超过100万亩; 在生产上应用表现突出的春小麦品种还有: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育成的甘麦23号、甘麦39号、甘麦42号、阿勃红和陇春13号,甘肃农业大学育成的甘春11号,张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张春9号、张春12号,武威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武春1号, 酒泉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酒春2号, 甘肃省临洮农业学校育成的临农14号,渭源县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渭春1号,会宁县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会宁10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