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加强渔场企业化管理
北京市郊区淡水鱼生产,特别是商品鱼基地渔场,经营方式是以建立在集体经济基础上的适度规模经营为主,有利于生产要素的合理组合,更好地发挥生产潜力。为了提高渔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北京市从1992年开始推行
表3-5-3 商品鱼基地建设统计
年 度 | 池塘总水 面 (公顷) | 商品鱼基地 水面 (公顷) | 商品鱼基地 比例% |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 1 327 1 498 1 848 1 871 1 816 1 946 1 909 1 979 2 088 2 321 3 333 5 066 6 409 7 364 8 179 8 069 7 963 8 041 7 937 8 206 8 370 8 148 | 51 219 330 458 486 586 698 714 781 1 101 2 066 3 605 4 634 6 030 6 525 6 075 6 628 6 567 6 533 6 527 6 442 6 292 | 3.8 14.6 17.8 24.4 26.7 30.1 36.5 36.0 37.4 47.4 61.9 71.1 72.3 81.8 79.8 75.2 83.3 81.6 82.3 79.6 77.0 77.1 |
渔场企业化管理,为搞好渔场企业化管理,使商品鱼基地经营管理进一步规范化,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北京市制定了《北京市集体所有制渔场经营管理办法(试行)》和《北京市商品鱼基地企业化管理定级标准和考核办法(试行)》。与北京市财政局、农研中心共同制定了《渔场成本核算规程》,经市政府批准后颁布实行。在贯彻执行过程中,各渔场根据《北京市农业联产承包合同条例》规定,在区、县水产部门领导下,与乡、村主管部门签订渔场承包经营合同,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形式,使渔场成为相对独立的经营实体。渔场内部在管理上实行统一生产计划,统一安排生产,统一技术方案,统一产品销售,统一财务管理。在生产上坚持“以人定塘,以塘定产,逐级承包”,采取“定人、定塘、定产、定成本、定奖罚”的办法。同时,建立健全了各种规章制度。到1995年,商品鱼基地已有70%以上的渔场实行了企业化管理。朝阳区在3.33公顷以上商品鱼基地渔场实行场长负责、集体承包的办法,制订了《关于渔场企业化管理的试行意见》,实现亩产高,利润高,成本费用低,全区生产稳步发展。市水产总公司总结推广了朝阳区渔场企业化管理的经验,促进了全市商品鱼基地企业化管理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