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四)“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四)“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 (四)“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在这一时期,全省商业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商业工作的理论、政策、管理机构、流通渠道、体制、企业管理都受到了严重干扰和破坏。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恢复的商业机构和14个专业公司,又被撤销合并、实行政企合一。将商业、粮食、供销又合为一体,将集体所有制的供销合作社改为国有经济;商业网点被乱撤乱并,民族贸易机构被撤销、合并,民贸“三照顾”政策又被取消,各地集市贸易被关闭,服务质量下降。1976年与1965年相比,全省城镇商业、饮食业、服务业网点下降7.5%,从业人员减少4.3%。1976年,全省仅有个体商贩871人。城乡市场被管死,农产品收购下降、市场商品供应日益困难。由于限制了农民的家庭副业生产,把农户饲养的猪收归集体,生猪生产大幅下降,城镇肉食供应紧张。素称“药材王国”的云南,中药配方也出现缺味少药。“文化大革命”使云南国有商业受到严重挫折。1968年商业厅系统购进总值仅为3亿元,主要商品收购量大幅度下降。这种状况持续到1974年以后才逐步有所好转。1976年,全省居民人均消费水平为97.95元,只比1965年增加19.38元,平均每年增加不到2元。尽管商品匮乏,物资供应紧张,云南省广大商业职工仍能坚守岗位,尽职尽责,努力保证了人民日常生活的基本需要。 ☚ (三)“大跃进”与三年调整时期(1958—1965年) (五)改革开放时期(1977—1997年) ☛ (四)“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 (四)“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在长达10年之久的“文革”中,云南民兵建设虽然遭受了严重挫折和破坏,但基本上坚持了民兵建设的正确方向,民兵工作“三落实”也得到了较好贯彻。此间,民兵发展到699.7万人,其中,基干民兵410万人。还重点组建了一批高炮、地炮、通信、侦察等专业技术和步兵分队的武装基干民兵。 ☚ (三)大办民兵和贯彻民兵工作“三落实”时期(1958—1965年) (五)调整改革,开创民兵预备役工作新局面时期(1978—1990年)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