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渔业区划
北京市有养鱼水面2.25万公顷,1990年全市淡水鱼总产量5 108.3万公斤,其中池塘养鱼4 460.6万公斤,占87.32%;水库养鱼609.1万公斤,占11.92%;湖泊养鱼13.2万公斤,占0.25%;工厂化及其他养鱼25.4万公斤,占0.50%。根据渔业资源、生产特点和地理环境,将全市渔业生产划分为3个区域。
1.平原池塘渔业区。本区包括城区的园林系统,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4个近郊区和通县、顺义、大兴县的全部,以及昌平县的京密引水渠以南和平谷县西南部地区,以池塘养鱼为主。全区有养鱼水面7 667公顷,其中池塘养鱼7400公顷,占96.5%。1990年产淡水鱼4340.7万公斤,占全市池塘总产量的97.3%。养殖品种以鲤、鲢、鳙、草、鲂鱼为主,还有部分名特优小品种。本区养殖水面占全市总养殖水面的33.7%,但产量却占全市淡水鱼总产量的85%,生产水平较高。根据渔业资源开发利用潜力的大小,本区分为挖潜增产区和挖潜增产外延区两个亚区,其中挖潜增产亚区包括朝阳、海淀、石景山区全境,已无可开发利用水面资源,宜以挖掘内部潜力,提高单产,增加经济效益为主;挖潜增产外延亚区尚有可开发利用水面资源1 171公顷,除注重挖掘已有养鱼池塘的生产潜力外,还可根据市场需求情况,逐步开发新资源。两个亚区均应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养殖品种结构,增加优质鱼种比重和特种水产品养殖,并利用渔场的优雅环境优势发展旅游、垂钓。
2.北部水库渔业区。本区位于北部山区,包括延庆、怀柔、密云县的全部,昌平县的京密引水渠以北地区和平谷县的北部、东部山区,以水库养鱼为主。全区有密云、怀柔、官厅、海子水库等大型水库4座,中型水库10座,小型水库14座,塘坝30处,养鱼水面共1.42万公顷,占全市养鱼总面积的63.1%。1990年产淡水鱼698.5万公斤,占全市产量的13.7%。养殖品种结构以鲤、鲢、鳙鱼为主。本区的发展方向是搞好天然水域的综合养殖,提高水体的集约化养殖水平和生产能力。按照“鱼种放足,品种多样,规格要大”的原则,对大中型水库实行网箱养鱼和鱼类资源增殖相结合,小型水库以半精养为主,池塘则主要采取高产、精养措施。水库网箱养鱼规模应以不污染水体为限度。
3.西部新开发渔业区。本区位于北京市西部、西南部,包括房山、门头沟区的全部,以中小型水库养鱼、冷泉水养鳟和流水养鱼为主。全区有养鱼水面492.6公顷,其中水库养鱼475公顷,占96.4%;池塘养鱼17.6公顷,占3.6%。1990年产淡水鱼68.5万公斤,占全市的1.3%。本区水资源较为丰富,但渔业生产起步晚,生产技术条件较差,水利设施不完善。因此,本区要多方面筹集资金,充分开发利用山区的中小型水库和流水资源,发展名、特、优水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