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民间美术
河南的民间美术多出自民间工匠之手。北宋手工业开始发达,民间美术也随着各种门类手工业的出现而发展起来,朱仙镇的木版年画、民间玩具都达到了鼎盛时期。新中国成立以后,河南各级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对民间美术作了初步调查、搜集和整理工作。
1.朱仙镇木版年画。历史悠久,是中国主要年画流派之一。北宋时汴京一带,木版年画已相当繁盛。明代中期、清代初期,朱仙镇有木版年画作坊300多家,盛销邻近各省。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对朱仙镇木版年画非常重视,大力提倡并帮助解决物资和技术上的困难,使朱仙镇木版年画得到了新生。
2.淮阳人祖庙泥人。明朝在淮阳城北建起“人祖庙”,每年农历二月初二至三月初三为传统庙会。传说伏羲、女娲抟泥做人,始有人类,因此淮阳一直流传捏制始祖形象的“人猴”(猿首人身)、“猴头燕”(猴头鸟身),以示对祖先的怀念。现在淮阳的泥人除“人猴”和“猴头燕”以外,还有姜太公钓鱼、双戏狮子、甩尾年鱼、歪嘴斑鸠、草帽老虎、四不象、潮泥鳖、青蛙、奔兔和陶泥埙等。
3.浚县泥玩具。制作工艺有4种:模制;手捏;模子和手捏相结合;在泥玩具中加钢丝弹簧。彩绘以黑色、棕色打底,再搭上白土粉、大红、大绿、大兰等花纹,色彩艳丽,对比强烈,具有地方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