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五) 村镇建设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五) 村镇建设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五) 村镇建设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门头沟区加快了村镇建设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按照建设首都卫星城的要求,制定了门城地区建设总体规划,集中力量抓紧住宅建设和交通、通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1979年至1995年,区属建设工程达130万平方米,完成了龙泉宾馆、百花饭店、邮电大楼、体育中心等一批重点企业和公用设施的建设。陆续开发建成了桥东街、向东、双峪、峪园、新桥路、剧场东街、新桥南大街、月季园等居民住宅小区,楼房住宅面积达到43.5万平方米。集中供暖面积由1981年的3 553平方米,发展到1995年的51.4万平方米;液化气供应由1986年5000户发展到1995年的15000户。
全区干线公路、区县级公路及乡级公路分别由1979年前的157公里、99公里、320公里,发展到1995年的297公里、275公里、373.6公里。特别是完成了广宁路扩建工程、三石路和京门路三家店段拓宽工程,为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增加了活力。
电信事业,有了长足发展。自1943年门头沟有了第一部电话,到1989年,全区市话总量也不过2 150门,通往区外的中继线只有72条。1990年门头沟区在远郊区县中第一个实现了电话程控化。到1993年7月建成了远郊区县第一个山区电信程控支局——雁翅981局。此后,建成了斋堂、潭柘寺、石龙、大台、雁翅、军庄6个电信支局,电话总容量2.4万门。出现了冯村、鲁家滩两个电话村。
城市绿化进一步加强,环境质量有了改善。在进行卫星城建设的同时,加快了斋堂镇规划区的开发建设步伐。

☚ (四) 民主法制建设   (六) 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 ☛

(五) 村镇建设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五) 村镇建设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改革开放以后,通县基础设施建设迅速发展。到1995年,全县拥有变电站17座,还有西南区域热电厂等供电设施,供电比较充足,年用电量为6.3亿千瓦小时,其中工业用电2.9亿千瓦小时,农业用电1.2亿千瓦小时,照明用电9900万千瓦小时。通县第二水厂的建成,提高了卫星城的供水能力,日供水量达到3.7万吨。邮电设施发展迅速,全县有邮政局(所) 27个,电信局(所) 16个。1995年,累计开通城乡程控电话总容量9.5万门,全县每百人拥有电话10.2部,其中卫星城内达到27.6部,居远郊区县前列。1988年以来,全县累计投资10680余万元,新建公路845公里,1992年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村村通柏油路的县。县境内有京承、京秦两条铁路穿境而过,设有客、货站。境内京哈公路、京塘公路两条国道长48.5公里,京津、通顺等6条市道长124.8公里。县城有两条平行公路通往市区,有3条公共汽车线运营。京通快速路的建成通车,由通州卫星城到北京市区仅需10余分钟。全县还有县级公路20条,长202.5公里,乡村公路120条,长765公里,成为京郊交通最发达的县。卫星城集中供热面积达到330万平方米。西马庄小区民用燃气管道工程为居民区供气开辟了新途径。城乡绿化美化取得了可喜成绩。1995年,全县林木覆盖率达到21.9%,卫星城绿化覆盖率达到37%,环境综合治理不断加强。通州卫星城总体规划,已通过首规委的审批,并开始实施;大稿村、疃里、乔庄、杨庄等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有近10000户农民搬进了楼房。村容村貌显著改观,村村普及自来水;50%的村主要街道安装了路灯。101个村达到了北京市治理标准,3个被评为“北京市村容村貌治理样板村”。

☚ (四) 民主法制建设   (六) 人民生活水平 ☛
0000219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5:3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