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中医事业
陕西, 是祖国医学的发祥地之一, 素有“秦地无闲草, 秦地多名医” 之美誉。省委、省政府对中医工作非常重视, 1985年拨款250万元支持中医事业, 1987年成立了省中医管理局。省卫生厅1985年召开了振兴陕西中医大会, 制定规划,提出把机构建设, 人才培养、中医科技作为振兴中医的系统工程来抓。近10年来, 全省中医机构已增加到124所, 病床9 086张, 分别为1978年前的8倍、13倍; 人均拥有中医病床数跃居全国第10位。实现了县县有中医医院、乡卫生院有中医科、村卫生室用中西两法防病治病的目标。在此基础上, 抓好内涵建设:
❶抓专科专病建设。至1995年底, 全省地市以上和县级中医医院专科分别发展到12个和7个、专病门诊分别发展到18个和10个以上。
❷抓重点中医院建设。建成了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这幢面积为18 596平方米的住院楼已投入使用, 现有万元以上设备78台 (件), 总价值为715.4万元; 配有CT、800毫安X光机等大型设备; 建有心电监护病房和心导管系统; 设16个临床研究室; 有一批知名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专家, 是西北地区规模最大、设备最全的一所中医医疗机构。西安市中医医院筹资700多万元,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 同时还购置了200多万元的设备, 医疗条件得到根本改善。至“八五”末, 全省34所重点中医院建设工作基本结束, 新建和改建医疗用房46 800平方米, 购置急需的医疗设备价值1 000多万元。
❸抓示范中医院建设。1991年,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陕西7所示范中医院建设单位,户县、乾县、岐山县、汉中市中医医院已通过验收并挂牌。
❹抓了中医医院分级管理。医院的管理水平、医疗质量明显提高。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西安市中医医院两所“三甲” 医院、大荔县中医医院等9所“二甲”医院已通过验收达标。
❺抓医院改革。各级医院在改革人事、管理、分配等制度的同时, 充分发挥医院优势, 拓宽办医渠道, 大胆引进人才扩大服务面, 开办卫生产业, 为医院在竞争中取胜创造条件。户县中医医院投资210万元建起了1440平方米的制剂楼。扶风县中医院建成了全县的中心制剂室。省卫生厅针对中医人员素质偏低、学科带头人不足、中西医结合人才面临青黄不接等问题, 先后举办中医提高班、专科专病、中药、中医护理等在职学习班72期,培养学员2 843人; 西学中班38期, 培养学员1 087人; 开展中医函授和自学考试, 培养学员3000多人。还为10位老中医专家选配了11名学术继承人。10多年来, 全省共培养中医药大专以上人才3 472名, 中专人才万余名。
科技兴医。1979年, 陕西在原中医研究所的基础上组建了省中医药研究院, 现有各类科研人员598名, 正、副主任医师121名, 是一支科技实力雄厚的队伍。陕西还建立了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榆林中医研究所、汉中中医研究所。1978—1996年, 全省共取得科技成果奖119项, 其中国家级1项、部省级16项、厅局级10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