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预防保健
旧社会, 青海省各种急慢性传染病、 寄生虫病, 地方病和营养不良性疾病遍及全省城乡各地。 据史料记载, 1941年化隆县龙岗镇等6个乡麻疹流行, 53人死亡; 1942年春, 白喉、 麻疹又相继流行。 1920年青海各地流行性感冒流行, 持续约半月之久, 死亡甚众, 棺木告急。 1947—1948年, 西宁、湟中、乐都、湟源、循化等县所属地区均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剧烈流行, 仅西宁地区就有患者1 000余人, 死亡400余人。 新中国成立后, 青海省人民政府本着 “预防为主” 的方针, 很快建立了防疫大队,妇幼卫生工作队, 民族卫生工作队, 深入农村牧区开展防疫灭病工作, 取得了预期的成效。 同时相继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卫生防疫、妇幼保健工作的政策、法规及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 使预防保健工作不断向前推进。 到1997年全省县县有防疫站和妇幼保健站, 乡乡有防疫专干和妇幼保健专干, 建立健全了专科防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