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调整专业设置
中等农业教育基本上是根据各个时期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农村社会变革和发展需要而设置专业的。
1.农业学校 50年代, 农校一般普遍设置农学、果茶、牧医和农机或植保等专业;70年代以来,根据各地经济发展需要,除农学专业外,各地农校发挥优势集中办好1—2个有特色的专业。如漳州市农校重点办好园艺专业,宁德地区农校重点办好茶叶专业,福州、建阳、龙岩等地(市)农校办好牧医专业,泉州市农校办好植物保护专业; 泉州农校和农垦学校增设农业经济管理或财务会计专业, 宁德地区农校增设农业微生物专业,泉州和龙岩地(市)农校增设农经专业,农垦学校增设农村金融专业。90年代初期,根据市场经济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情况, 各校对专业设置再次进行改旧增新, 突出地区特色和区域经济的综合发展,先后增设了农村金融、市场营销、农业文秘、涉外财会、乡企管理、环境监测、计算机应用、园林、土地管理、经济动物、村镇建设、经贸外语等专业。专业设置由原有的种、养、加、管四类12个专业发展到种、养、加、管、工、财六类24个专业,扩大了服务行业, 向多学科综合性的方向发展。
2.林业学校。福建林业学校、三明林业学校、龙岩林业职业学校设有林业、造林、森林经营、森林采伐运输4个专业。90年代后增设林产化工、林业教育、财务会计、森林调查设计、林业运输机械维修、林产品经销贸易、林果栽培与加工等10多个专业。
3.水产学校。集美水产学校创办初期设养殖和捕捞专业,逐步增设航海、轮机、水产加工、制冷、渔业电讯和水产经济贸易等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