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二) 秦汉到隋唐时期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二) 秦汉到隋唐时期

(二) 秦汉到隋唐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960年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大规模修筑长城。秦长城的建立,为甘肃东部的种植业生产,创造了比较安定的环境。在修筑长城的同时,秦始皇还治驰道,修直道。为了解决骑兵和战车的马匹需要,在北地郡(今庆阳县西南)和陇西郡置牧师,设牧师苑,牧养马匹和牛羊。民间养畜也很多。《史记·货殖列传》载:“乌民(今平凉市西北)倮(人名)畜牧,畜至用谷量牛马”。秦始皇因以令比封君。
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骠骑将军霍去病击败匈奴,在河西建立四郡,接着“屯田”开始。据史记记载:河西开田官、斥塞卒六十万人戍田之。中国缮道傀粮,远者三千,近者千余里”。(《史记·平准书》)可见汉初河西屯田初期的巨大规模。
汉代河西屯垦,首重水利,充分利用祁连山雪水,广开水渠;同时,注意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垦地凿井,进行耕作。
随着屯田规模的扩大,当时中原地区先进的农业技术开始传到河西。如赵过的“代田法”,二牛三人的“耦犁”,一天能播种一顷地(合今3.47公顷)的“耦车”等。汉成帝时,氾胜之(晚年居住敦煌)发明“屯田法”和“雪汁治种”,利用人畜粪或草沤绿肥。同时引种了中原地区品目繁多的农作物种类,如小麦、大麦、谷、麦、糜、䅣、黄米、秫、胡麻等,还有各种蔬菜及果类。“丝绸之路”开通后,西域的大宛马、苜蓿、葡萄、石榴、胡桃、胡豆也先后引进。汉代河西的粮食产量已比较高,敦煌亩产近1石(合今60公斤)。屯田所产, 军民食用外, 多有余存。
甘肃东部和东南部,西汉初由于汉族与羌族、氐族杂居,汉族的农业先进生产技术,被羌族、氐族接受,农业生产比较发达。但东汉中期以后,由于民族矛盾加剧,战乱不断,人民流离失所,农业经济受到很大破坏,据记载,金城郡西汉末年有人口14.9万余人,到东汉顺帝时仅余1.3万余人。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迭经丧乱,但河西却仍能偏安,社会相对安定,农业经济得到持续发展。曹魏时期,仑慈、皇甫隆相继守敦煌,注意“抑挫权右,怃恤贫嬴”,提高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又大力推广先进农耕技术,“灌溉蓄水”,“作耧犁”,“岁终率计,其所省庸力过半,得谷加五”(《三国志、魏志、仑慈传》)。晋时中原大乱,凉州刺史张轨保守河西,境内比较安定,关陇以东人民视为避乱福地,纷纷流入河西,前凉时,河西水利甚受重视。沙州刺史杨宣在敦煌郡修北府渠15里。后太守阴澹又开敦煌城西南阴安渠7里,百姓蒙受其利。张轨得知京师饥匮,派人献马500匹,毯布3万匹,说明河西当时畜牧业、手工毛纺织业均较发达。
隋唐之际,特别是唐开元天宝年间,甘肃成为全国经济最富庶的地区之一。农业、纺织业等在全国都具有重要的地位。“是时中国盛强,自安远门西尽唐境万二千里,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资治通鉴》卷360)。安史之战后,甘肃为尚处于奴隶制阶段的吐蕃控制,奴隶制在甘肃普遍推行,造成农业经济的大倒退。大中二年(公元848年),张议潮在沙洲起义。大中三年,甘肃东部大部归唐,大中五年,甘肃各州基本收复。张议潮在河西一带设屯田, 兴水利,吐蕃的奴隶制得到改变,甘肃的农业经济又得到恢复和发展。

☚ (一) 远古到战国时期   (三) 宋元到明清时期 ☛
0001947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0:4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