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李雄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李雄1904,一作1905—1978

浙江缙云人
曾任台湾省立行政专校教授兼训导主任,兼台湾大学教授等职。著有《三民主义辞典》、《侠庐五七言集附长短句》等。
号:侠庐

李雄274—334

十六国时期成国的建立者。公元304—334年在位。巴氐族。西晋末益州流民起义领袖李特之子。字仲㑺,巴西宕渠(今四川渠县东北)人,后迁略阳(治今甘肃天水西北)。永宁元年(301年)父李特领导关西六郡流民起义,雄为前将军。太安二年(303年)叔李流死后,雄继为起义军领袖,大败益州刺史罗尚,攻克成都。次年称成都王,建立政权,年号建兴。建兴三年(306年)即皇帝位,国号大成。以范长生为丞相,改年号为大武。其部曲免征赋役,租税皆入其家,起义军开始蜕变。后改国号汉,史称成汉。在其统治三十五年中,事少役稀,租调较轻。时天下大乱,而益州较安定。中原人民来避难者很多,疆域大体与蜀汉相当。雄死后,发生了皇位之争,力量削弱,东晋永和三年(347年)为桓温所灭。

李雄

李 雄 *革命人物志第20集第30页

李雄1905——1978

號俠廬,浙江縉雲人,1905年(清光緒三十一年) 生。小學畢業後,考入浙江省立第十一師範學校,後轉入第七師範學校,畢業後,留該校附小任教。1926年春,任中國國民黨浙江金華臨時縣黨部委員兼宣傳部部長。1929年夏,入中國公學大學部,旋轉國立中央大學政治系。1935年夏,任國民黨福建省黨部秘書。1936年4月,任組織科長; 7月任書記長。1943年春,參加國民黨中央訓練團黨政高級班第一期受訓,結業後回福建,被選爲國民黨福建省黨部執行委員,後任主任委員。1946年5月,赴南京任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秘書; 8月兼任監察院專門委員; 11月當選爲制憲國民大會代表。。1947年5月,辭福建省黨部主任委員職。1948年當選爲行憲國民大會代表; 12月任浙江省社會處處長。1949年10月去臺灣; 續任“國民大會”代表。12月任行政專科學校教授兼訓導主任,並先後歷任或兼任法商學院、政工幹部學校、軍法學校、東吴大學、中國文化學院、“國立”政治大學及臺灣大學教授。1950年11月,任監察院參事。1952年4月,調“革命實踐研究院”受訓,結業後留院任輔導委員。1956年任“考試院職位分類計劃委員會”主任秘書。1958年5月,任“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委員。1975年6月退休。1978年8月27日逝世。終年73歲。著有《五權憲法之研究》、《三民主義辭典》、《俠廬五七言集附長短句》等。

李雄

金将领。大安年间,募兵抗蒙,完颜仲元(郭仲元)、完颜阿邻等俱应募。屡战有功。贞祐二年(1214年)正月,乘夜与李英、完颜仲元、郭兴祖等壮士四百九十人冲出被蒙古军包围的中都(今北京),沿西山至佛岩寺,复下山招募抗蒙军民,旬日间得万余人,不时出战,打击蒙军。当成吉思汗亲率蒙军退出居庸关北还之际,已聚兵数万,准备中途邀击,被宣宗诏令所止。

李雄274~334

十六国成汉大成皇帝。巴氐族,巴西宕渠 (今渠县东北) 人,后迁略阳临渭 (今甘肃秦安县东南),李特第三子。随父入蜀参加起义军,李特战死,弟李流继称益州牧,李流病死后,雄继任,收集流民重组民军,抗击官兵。晋太安二年 (303年) 七月攻入郫城 (今郫县),年底克成都,逐蜀郡太守罗尚。太安三年 (304年) 十月称成都王。光熙元年 (306年) 六月即皇帝位,国号大成,定都成都。在位31年,其疆域西至汶山、汉嘉、越嶲,东抵巴东,北至汉中,南包括滇东、黔部分地区。治国简刑约法,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兴办学校。时为成汉的全盛时期。

李雄274—334

十六国之一成汉的创建者。巴西宕渠(今四川渠县)人, 后迁略阳(治今甘肃秦安县南)。巴氐族。字仲。西晋末蜀地流民起义军领袖李特之子。太安二年(303)嗣父职,率领起义军继续战斗,翌年攻克成都,占据益州(今四川),自称成都王。建兴三年(306),任用当地汉族人范长生辅政,登皇帝位,国号大成。在位三十年,境内较为安定。

李雄

李雄274—334

十六国时期成汉政权的建立者。字仲儁,巴西宕渠 (今四川渠县) 賨人,西晋流民起义首领李特的第三子,母罗氏。301年,李特在四川起义,得到当地人民的支持,并攻占了成都小城。任李雄为前将军。李特牺牲后,李雄与叔父李流继续领导战斗。后取得四川青城山大地主,道教首领范长生支持,势力有所扩大。304年,李雄攻下成都,控制了益州。当时李流已死,李雄自称成都王,不久称帝,国号成。以范长生为丞相。史称成汉。李雄304年—334年在位,共三十年。在位初期,政治还较质朴,官吏、服饰不分等级,除晋法律,约法七章。史称李雄为人宽厚,简刑约法,甚得民心。在他统治的三十年中,注意减轻徭役租调,“事少役稀”,“其赋男丁岁谷三斛,女丁半之,户绸绢不过数丈,绵数两”。比西晋的剥削大为减轻。当时天下大乱,而益州却相对安宁,中原人民来此避难的甚多。因而成汉政权力量有所发展,其疆域大体与蜀汉相当。334年六月,李雄生疡于头,旋即病死。时年六十一岁。谥武帝,庙号太宗。葬安都陵 (今四川成都市)。

☚ 刘曜   李班 ☛

李雄274—334

十六国时期成国的建立者(304—334)。巴氐族。巴西宕渠(今四川渠县)人,后迁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南)。父李特及叔父李流相继为蜀地流民起义领袖。特及流死,他自称大都督、大将军、益州牧,于晋安二年(公元303年),率军攻克成都。次年,建立政权,称成都王。建兴三年(306年)即皇帝位,用范长生为丞阳,国号大成。

李雄274~334

十六国时成国建立者。字仲僬,巴西宕渠(今四川渠县)人,后迁略阳(治今甘肃秦安东南)。巴氐族。晋太安二年(303年),继李特和叔父李流为起义军领袖,攻克成都。次年,建立政权,称成都王。建兴二年(306年),任用范长生为丞相,即皇帝位,国号大成,在位30年,简刑约法,轻徭薄赋,生产得以发展。

李雄

李雄(272—333 年)

字仲隽,略阳(今秦安县)人,李特第三子。李雄身高八尺三,年轻时以刚烈而出名。道士刘化曰: “关陇之士皆当南移,李氏子中惟仲有奇表,终为人主。”晋惠帝元康七年(297 年),李雄随其父流移汉州起义,任前将军。李特战死,其第四弟李流与李雄收余部自保,李流为大将军、益州牧。几经攻战,李流病逝,诸将共立李雄为益州牧,建都郫城。李雄派李骧断罗尚军运道,罗尚军大馁委城而夜逃,留牙门罗特守城,罗特开城门投降,李雄遂克成都,于晋惠帝永兴元年称成都王,年号建兴。惠帝光熙元年(306 年)李雄即帝位,改年号太武,国号成。追尊曾祖为巴西桓公,祖为陇西襄王,父为成都景王,后又追尊为景帝。李雄善于纳谏,并派遣各部将北取汉中,东取巴东,南陷建宁,降越,遂有南中之地,又得汉嘉、涪陵等地。降附者、入质者、朝贡者继之而来。李雄爱人授用,皆得其才。于是,益州渐趋平定。当时,国内大乱,唯独四川成都事少安宁。李雄秉性宽厚,在位三十年,简刑约法。兴办学校,设置史官,政事之暇,手不释卷。事政宽和,赋调轻减,事少役稀,百姓得以富安。其后,李雄不立其子为太子,却立兄李荡之子李班为太子。东晋成帝咸和八年(333 年),李雄病逝,谥为武帝,庙曰太宗。

☚ 杨轲   姚弋仲 ☛
李雄

李雄

宋画家。北海(今潍县)人。工画道释,偏长鬼神,罕有伦比。太宗(976—997)时祗候图画院。太宗一日遍诏籍在院中者,出纨扇令各进所画。雄曰:“臣之技不精于此,所学者不过鬼神,虽三五十尺,亦能为之。”上怒索剑欲诛,雄亦无屈意。俄得释去。后遁还乡曲。北海龙兴寺有画壁,所作《钟馗图》尤为精粹。《图画见闻志》、《圣(宋)朝名画评》、《图绘宝鉴》皆有传。

☚ 李成   李章 ☛

李雄274—334

十六国时期成汉创建者。304—334年在位。字仲俊。先世巴西宕渠(今四川渠县东北)賨人,后迁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县东南),时称巴人,或称巴氐。西晋末期蜀地流民起义首领※李特之子。史称其“少以烈气闻,每周旋乡里,识达之士皆器重之”。晋元康(291—299)末年,与略阳等六郡流民就食梁、益。永宁元年(301),随父起兵于蜀,为前将军。太安二年(303),父死后,与叔李流收余众还赤祖(今四川绵竹县东北),保北营。反对流降晋,力战克郫城(今四川郫县)。及流去世,遂自称大都督、大将军、益州牧,都于郫城。十二月,攻克成都。时军中缺粮,乃率众就谷于郪,掘野芋而食之。次年,称成都王,改元建兴。除晋法,约法七章。建兴三年(306)六月,称帝,改元晏平,国号大成,立百官。晏平六年(311)正月,拔涪城、巴西,改元玉衡。在位期间,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年丰谷登;刑政宽和;兴文教,立学官。其赋男丁岁谷3斛,女丁斛半,疾病半之;户调绢数丈,绵数两,境内较安定。但因货贿公行,赏罚不明;行军无号令,用兵无部伍;攻城破邑,动以虏获为先,也给成汉政权留下隐患。玉衡二十四年(334),病卒,谥武帝,庙号太宗。

李雄

❶(274—334)十六国时成国开国国君,字仲儁,巴西宕渠(今四川渠县)人。后迁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南)。巴氐族。西晋末蜀地流民起义首领李特子。晋太安二年(303)随父攻入成都。建兴二年(304)在成都称帝。国号大成。在位三十年(304—334),简刑约法,轻徭薄赋。盖州遂定。

❷字毗庐。赵郡高邑(今河北高邑)人。周太祖时,为辅国将军。以战功拜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击齐、破吐谷浑有功,又从行军总管韦孝宽定淮南,下十余城,拜亳州(今安徽亳县)刺史。隋文帝时,征为司会中大夫,加位上开府。又拜鸿胪卿,爵高都郡公。晋王杨广出镇并州(今山西太原),以雄为河北行台兵部尚书。岁余,卒于官。

李雄274—334

十六国时成国建立者。公元304—334年在位。字仲儁。巴西宕渠(今四川渠县)人。后迁略阳(治今甘肃秦安东南)。巴氐族。西晋末蜀地流民起义领袖李特子。晋太安二年(公元303年),继李特和叔父李流为起义军领袖,攻克成都。次年,建立政权,称成都王。建兴二年(公元306年),任用范长生为丞相,即皇帝位,国号大成。在位三十年,简刑约法,轻徭薄赋,生产得以发展。

李雄274—334

十六国时期成汉政权的建立者。304—334年在位。字仲儁。巴西宕渠(四川渠县)人。巴氐族。李特之子。继李流为益州流民起义领袖,称大都督、大将军、益州牧。逐走晋益州刺史罗尚、占有成都。永兴元年(304)称成都王,都成都,年号建兴。306年称帝,国号大成,年号晏平。该政权在流民起义中建立,故能轻徭薄赋,丁男每年缴租三斛,丁女半之,户调绢仅数丈,绵数两,为此一时期剥削额最轻者。吏治清明,至“闾门不闭,路不拾遗”。三传至李寿时,于338年改国号为汉,史称成汉。

李雄

李雄

号侠庐,浙江缙云人,1905年生。1926年春任国民党浙江金华临时县党部委员兼宣传部部长。1929年夏入中国公学大学部,不久转中央大学政治系。1935年夏任国民党福建省党部秘书。1936年4月任组织科长;7月任书记长。1943年春参加国民党中央训练团党政班高级班第一期受训,结业后回福建,当选为国民党福建省党部执行委员,后任主任委员。1946年5月任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秘书; 8月兼任监院专门委员; 11月当选为制宪 “国民大会”代表。1947年5月辞福建省党部主任委员职。1948年当选为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12月任浙江社会处处长。1949年10月去台湾,续任台湾当局“国大代表”; 12月任行政院专科学校教授兼训导主任,并先后历任或兼任法商学院、政工干部学校、军法学校、东吴大学、中国文化学院、政治大学与台湾大学教授。1950年11月任“监察院”参事。1952年4月入国民党 “革命实践研究”受训,结业后留院任辅导委员。1956年任 “考试院职位分类计划委员会” 主任秘书。1958年5月任 “公务员惩戒委员会”委员。1975年6月退休。1978年8月27日病逝。著有《五权宪法之研究》《三民主义辞典》《侠庐五七言集附长短句》 等。

☚ 李敦谦   李雅仙 ☛
0000347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3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