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二)用电水平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二)用电水平 (二)用电水平1.县及县以下用电量及占全省总用电量的比重。1952年,全省县及县以下用电量为0.9万千瓦时,占全省总用电量的0.02%。1964年,全省县及县以下用电量为12 232万千瓦时,占全省总用电量的10.71%。1976年,全省县及县以下用电量为163 120.29万千瓦时,占全省总用电量的比重上升到31.24%。1994年,全省县及县以下用电量为973 554.8万千瓦时,占全省总用电量的比重达到37.48%。
3.通电率情况。1973年,建立通电率统计资料,当年全省有67个县由国家电网供电。全省人民公社总数为2 393个,用上电的1 389个,通电率为58.04%;生产大队总数为24 078个,用上电的有7 464个,通电率为31%。1975年(“四五”期末)全省人民公社总数为2 505个,用上电的有1 732个,通电率为69.14%;生产大队总数为25 813个,用上电的有9 723个,通电率为37.67%。1978年,全省人民公社总数为2599个,用上电的有2023个,通电率为77.84%;生产大队总数为27 271个,用上电的有13 745个,通电率为50.4%。1994年,全省行政村总数为31 495个,用上电的有30 683个,村通电率为97.12%;农户总数为12 335 935户,用上电的有10 817 522户,户通电率为87.69%。“八五”期间实现了全省乡乡通电,村、户通电率也分别提高了7.26个和14.85个百分点。自1973年以来,全省乡、村、农户通电情况见表2-5-3。
4.各地市普及用电情况。以农户通电率的80%和95%分别作为农村基本普及用电和普及用电的标准,在1985年以前,全省有芜湖、马鞍山、铜陵三个市和宣州、池州两个地区达到了基本普及用电的目标。1986年,有黄山、滁州两个市达到基本普及用电的目标;铜陵市达到普及用电的目标。1987年,有合肥、蚌埠两个市达到基本普及用电的目标。1988年,有淮南、安庆两个市达到基本普及用电的目标;马鞍山市和池州地区达到普及用电的目标。1989年,有黄山市达到普及用电的目标。1990年,有巢湖、宿州两个地区达到基本普及用电的目标;宣城地区达到普及用电的目标。1992年,有淮北市达到基本普及用电的目标;淮南市和巢湖地区达到普及用电的目标。1993年,有安庆、滁州两个市达到普及用电目标。1994年,有六安地区达到基本普及用电的目标;芜湖、蚌埠、淮北三个市达到普及用电的目标。到1994年底,全省达到普及用电目标的地(市)有:芜湖、蚌埠、淮南、马鞍山、淮北、铜陵、安庆、黄山、滁州、宣城、巢湖、池州等12个;达到基本普及用电的地(市)有合肥、宿州、六安等3个。 “八五”期间,全省完成农电基本建设和农网技术改造总投资6.39亿元,新建35千伏变电所130座、主变42.85万千伏安;改造35千伏变电所101座,改造主配变压器60.25万千伏安;新建35千伏线路1 579公里,10千伏线路411.5公里;改造10~35千伏线路10 280.22公里;提前完成了“八五”农村电气化发展规划,实现了平均1个县1座110千伏变电所,1个区1座35千伏变电所,1个乡1~2条10千伏线路的规划目标。在农电基本建设中,直接用于无电乡村通电工程的投资为1.23亿元,解决了14个乡、3 039个村、2 985 648户、1 185.3万人口的用电问题。 ☚ (一)用电结构 第六节 农村邮电通信和交通建设 ☛ (二)用电水平 (二)用电水平宁夏引黄灌区是全国商品粮基地之一。随着技术进步与人口的增加,黄河自然灌溉已不能适应和满足宁夏农业的发展,因此,因地制宜地建设扬水工程是发展农业扩大耕地必不可少的手段。70年代以来,农业用电中的扬水灌溉用电骤增,其中以缓解宁夏南部山区干旱面貌的固海扬水工程和解决革命老区人畜饮水困难的盐环定扬水工程,尤其引人瞩目。 ☚ (一)电网建设 三、农村电气化县建设 ☛ (二)用电水平 (二)用电水平在50年代中后期, 农村用电仅局限于部分乡 (镇) 和有水电站的周边地区。从60年代初始, 随着35千伏电网的延伸, 农村用电才开始起步, 但人均用电量相当少。1971年, 全省农村人均用电量为19.6千瓦时/人,1972年为20.6千瓦时/人,在以后的6年间,全省农村人均用电量徘徊在20.6~25.3千瓦时/人之间,到1979年,才上升到30千瓦时/人,在以后的6年间,则维持在33.5~40.3千瓦时/人之间。1985年以后,农村人均用电量逐年增长,到1990年,增至60.3千瓦时/人,到1995年,上升为87.4千瓦时/人。每公顷耕地面积的用电量,也由1990年的681千瓦时,上升到1 151千瓦时。附1971—1995年主要年份农村人均用电量统计表(见表2-7-1)。 表2-7-1 1971—1995年主要年份农村人均用电量
☚ (一)用电结构 三、电气化试点县建设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