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潜力和优势
但是,也应看到南充农业的潜力和优势。
❶地理与气候占有优势。全区集多层次丘陵地貌与中亚热带湿润气候两大优势于一体,形成得天独厚的具有巨大开发潜力的农业资源优势。低浅丘带坝、中丘中谷、高丘低山类型大体各占1/3,且气候温和湿润,种养业多宜性强,农业的立体开发、综合利用大有可为;
❷土地还有开发潜力。从全区总体看,土地开发利用率、产出率都比较高,但仍有潜力可挖。目前,共有中低产田土31.13万公顷,经过改造开发,如赶上高产田土现有水平,即可增产粮食6.5亿—7亿公斤,可创收(包括经济作物)10亿元以上;现有20多万公顷未利用的非耕地中,可开发利用的约1.1万公顷,加上园地4.67万公顷、林地12万公顷、优质草地1.33万公顷、水产养殖基地0.33万公顷,预计可创收5亿元左右;
❸科技开发大有潜力。全区各项农作物单产近几年虽然有较大提高,但有的还未达到全省水平,在区内县与县之间发展还不平衡。1989年公顷平均产量高低悬殊为:小麦1 530公斤、玉米2 595公斤、红苕2 475公斤、水稻2 250公斤。上述四大宗粮食作物如达到1989年高产县水平(即小麦公顷产3 795公斤、玉米5 235公斤、红苕5 055公斤、水稻8 355公斤),全区即可增产粮食3亿多公斤。今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良种、耕作制度、病虫防治、施肥等方面增大科学技术投入,其增产潜力是很大的。比如,耕作制度再进一步优化,把复种指数提高到武胜县212.8%的水平,全区即可增加播种面积15.33万公顷,按粮食现在的平均单产计算,可增产粮食7亿公斤左右。此外,开发利用秋菜资源,发展再生稻、秋红苕等晚秋粮食作物,还可增产粮食5亿多公斤;
❹改善生产条件有潜力。全区每年各种自然灾害损失粮食上亿公斤、产值数亿元。随着升钟水库渠道配套工程竣工和持之以恒地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加之达成铁路建成通车、武胜东西关电站建成输电和农用工业的发展,全区农业生产条件将在“九五”期间有很大好转,抗灾能力大为增强;
❺农产品加工增值有潜力。全区工业是以农产品原料为主的轻纺工业结构,丝、棉、麻、果、粮食、皮革、羽绒、烤烟等加工基础雄厚,现有生产能力还未得到充分发挥。四川省10年规划已把南充列为农产品加工开发区,今后在技术、资金投入和市场开发上将有新的突破,可望把农业总产值与农产品加工产值之比,由目前的1:0.5上升到1:1, 这将使农产品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和多层次增值, 从而有力地促进南充城乡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