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二)淡水捕捞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二)淡水捕捞

(二)淡水捕捞

湖南是全国淡水捕捞历史较长的省份之一, 自古以来, 捕捞业就很发达。唐、宋、明、清历代号称八百里的洞庭湖, 有 “九十九号业次” (指渔具多), “一百号鱼色” (指鱼类多), “湖民以渔为业者甚众”之说。新中国成立后, 湖南省人民政府和省人大常委会先后颁发了 《湖南省水产资源繁殖保护实施细则》、《湖南省水产管理暂行条例》(1988年5月8日正式颁布 《湖南省渔业条例》) 等一系列法规, 加强了对渔业尤其是水产资源和渔具渔法的管理, 限制或取缔有害的渔具渔法, 创造和改进了一些渔具渔法, 摸索出了赶、拦、刺、张综合渔法,较好地解决了水库、内湖深水捕捞起水困难的问题,促进了渔业的发展。1995年, 湖南省有4个渔业乡,122个渔业村, 有专业捕捞劳力25 794人, 兼业捕捞劳力99 905人, 拥有机动渔船6 961艘、20 220吨、26 221千瓦, 非机动渔船18 044艘、21 151吨, 渔民主要分布在洞庭湖区以及湘、资、沅、澧“四水” 流域。1995年, 全省捕捞产量8.47万吨, 占水产品总量的9.82%。
1.渔场
。湖南省江河外湖水域辽阔, 水系发达,形成了以洞庭湖和湘、资、沅、澧“四水”为主干的辐射状天然水系网。全省共有江河外湖水面76.39万公顷, 占总水面的56.1%, 为湖南省天然渔业生产创造了优越的自然条件。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北部, 北连长江, 南衔“四水”, 是湖南省天然捕捞主要场所,其天然饵料生物丰富, 水质肥沃, 有利于天然鱼类的繁殖栖息。湘江、资水、沅水、澧水“四水”亦为湖南省主要天然渔场, 尤以湘江、沅水为重要。“四水”源远流长, 水系复杂。江河上游河道窄狭, 河床坡比较大, 河道迂回穿插山涧; 下游河面较为开阔, 河床坡比较小, 平缓通过沃野良田。江河的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天然鱼场的形成及其规模、鱼类组成和渔业生产状况。每年春夏之交, 河水上涨, 江河产孵型鱼类则从洞庭湖以及江河尾闾上溯繁殖, 在繁殖场所形成渔场。由于江河水流速度大, 捕捞生产受到一定影响。夏秋之交, 河水渐退, 各种鱼类随水退落潜入深潭, 特别是“四水”尾闾, 由于长年洪水冲刷, 河床大小深潭众多, 是较为集中的鱼类越冬场, 鱼类以草鱼、鲢、鳊、鲤、鲶等大型越冬鱼类为主。
60—70年代, 由于淤塞与围垦, 江河、湖泊水面日减, 捕捞渔场逐渐缩小。据调查, 尚存的渔场大致分为:
外湖渔场: 如东洞庭湖、漉湖、万子湖、目平湖、白沙长河、横岭湖、荷叶湖、围堤湖、半边湖等, 是捕捞的主要场所。这些渔场的特点是水面宽,底形平坦, 底质以沙泥为主, 水位较深, 且变动大,有流水, 少水草或无水草, 渔期较明显, 一般渔具都能运用。
江河渔场: 分布在湘、资、沅、澧四水中下游及其支流和长江的荆江地段等。如湘江的常宁、衡阳、朱亭、株洲、湘潭, 沅江的白沙长河、麻阳和沅陵县的重阳、南溪、玖矶、亚角回、明月回等。其特点是水位深, 水流急, 水位变化大, 底质硬, 底形复杂(有凹坎、深潭、礁石、土堆、木桩、深船等障碍),许多江段是经济鱼类的产卵场和越冬场。但70年代以来, 由于自然变化和污染等人为因素影响, 江河渔业日趋衰落。
2.渔汛
。捕捞生产有一定的季节性, 外湖渔汛期主要由气象、水文等因素决定, 特别是水情的变化明显地反映着渔汛的变化。洞庭湖渔汛虽不像海洋那样明显集中, 但周年随着水情变化和鱼类动态, 亦可明显反映出捕捞汛期的周转情况。每年4月下旬江水倒灌, 鱼类溯江入湖, 至清明前后开始 “春汛” 生产, 汛期30天左右, 主要作业的有挂钩、罾类、麻罩等, 渔获以各类溯江入湖亲鱼和溯河洄游性鱼类为主, 如鲤、鲶、草鱼、鲢、青鱼、等。汛期产量约占全年15%。7月上旬进入洪水期称 “高水”捕捞,此期水位很高, 是幼鱼索饵洄游的季节, 是全年生产旺季。使用虾拖网、万能网、丝网、银鱼网、卡子钓、笼篮类等, 主要捕捞小型鱼类, 如鲚、船丁鱼、鲴、草鱼、鳜、虾类等, 汛期产量约占全年60%。10月后水位下降, 水温降低, 鱼群开始随水退入长江,一年一度的“秋汛”生产 (俗称 “落樵”) 开始, 百业齐下, 汛期仅维持20天左右, 但汛期产量仍占全年20%上下, 渔获以鲤、鲢、鳙、鳜等为主。12月至翌年1月为冬季蓄禁 “开湖”捕捞生产, 主捕各种越冬鱼类, 汛期产量约占全年5%。近年来, 为了延长鱼类的生长期, 各地加强了秋禁工作。扩大禁区,延长禁期, 冬捕鱼产量比重逐渐提高。
3.渔具渔法
。湖南省捕捞渔业生产历史悠久,根据鱼类习性和水域特点存在多种类型的渔具渔法。据调查, 全省共有渔具渔法60余种, 按其材料结构、捕捞方法大体可归纳为网渔具, 钩渔具、箔渔具、杂渔具四大类, 有拖网、围网、刺网、张网、敷网、掩网、抄网、建网、插网、空钓、饵钓、拟饵钓、卡钓、栅箔、笼篮、杂渔具16种类型。目前, 随着湖场资源条件的变化, 有些渔具已被淘汰, 如拖网类的浮网、沉网、跃进网, 栅箔类的罧场等。大型移动性渔具在减少, 网具网目在缩小, 刺网和卡钓等小型渔具大发展。现在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主要有三层刺网、丝网、万能网、虾拖、麻毫、撑篙网、船头罾、流钓、黄姑钓、卡子等。其中 “赶、拦、刺、张联合渔法”是采用拦网、刺网、跳网、地曳网、梯形张网等几种网具联合作业, 实行逐断赶、分段围的 “赶捕”方法, 较好地解决了湖南较大型水面的成鱼起水问题。
4.保护和增殖渔业资源
。长期以来, 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双重影响, 湖南省天然渔业水面减少, 鱼类资源衰退, 针对此种问题, 历年来, 湖南省各级政府及各级水产部门做了大量工作。
加强资源繁殖保护。坚决取缔炸鱼、毒鱼、电力捕鱼以及迷魂阵、麻布网、布转子等各种有害具渔法, 控制捕捞强度, 改进捕捞方法, 实行渔业许可证制度, 严格控制渔船渔具发展数量。在资源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对主要渔具规定最小网目和规格, 对龟、鳖、贝类等水产品应规定准捕标准。加强鱼类产卵场、索饵场和越冬场的蓄禁保护, 实行禁渔区和禁渔期, 依照某些鱼类的洄游习性, 畅通鱼类洄游通道。
进行人工放流, 改良鱼类区系组成。人工放流经济鱼类, 可以增加资源数量, 改良鱼类区系。据调查, 在洞庭湖目前鱼类区系组成中, 浮游生物和草食性鱼类比重仅占25%, 而肉食性鱼类占20%, 其它杂食性和低质型鱼类占50%以上, 这种鱼类组成区系不能充分利用洞庭湖的饵料优势。进行人工放流,能较好地改变这种不合理的鱼类区系结构, 充分发挥洞庭湖草料丰富的自然优势。目前, 鉴于长江和湘江“家鱼”产卵场的衰败, 洞庭湖青鱼、草鱼、鲢、鳙等天然鱼苗的补充日益减少, 而国家在目前又不能大量投资兴建放流苗种基地的情况, 湖南省充分发挥现有“家鱼”人工孵化能力, 组织人工放流鲢、鳙、草鱼、青鱼等鱼种, 将湖泊初级生产纳入经济鱼类生产轨道, 对增殖洞庭湖渔业资源, 提高湖泊生产力更能显示其积极作用。
加强渔业法制建设, 依法治渔。
❶认真落实《湖南省渔业条例》, 加强法制宣传, 普及渔业法律法规,增强农渔民的法律意识;
❷加强对渔政工作的领导,理顺渔政管理体制, 加强渔政队伍建设, 改进执法手段, 严格规范管理;
❸开展专项治理, 加大渔政执法力度。开展清查电力捕鱼的专项行动, 集中主要力量, 对主要渔业水域进行重点治理, 刹住破坏渔业资源的歪风;
❹建立休渔制度, 对鱼类的集中产卵场、索饵场和越冬场实行季节性休渔, 重点场所实行常年蓄禁休渔。全省季节性和常年性休渔面积10万公顷,其中冬禁2万公顷, 春禁8万公顷。1995年, 全省春禁面积11.33万公顷, 冬禁面积达3.24万公顷;
❺紧抓渔业船舶安全检查和船东互保, 依法管理水域环境和查处水污染案件, 逐步加强水产种苗、渔药、渔饲料的管理, 将行业管理全面纳入法制化的轨道;
❻各级渔业主管部门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加强新鱼池开发建设费的征管工作。

☚ (一)淡水养殖   三、水产基地建设 ☛

(二)淡水捕捞

(二)淡水捕捞

新疆的淡水捕捞业,主要在“两湖三河”(博斯腾湖、乌伦古湖、喀尔齐斯河、伊犁河和塔里木河) 中进行。1962年以前,新疆的鱼产量全部为捕捞产量,由1949年的172吨,增加到1962年的4 200吨,年递增27. 8%。以后由于进行了渔具、渔艺的改进,生产能力大大提高。在河道主要使用拉网,在湖泊主要使用挂网、机轮拖网、冰下大拉网,1971年产量达到6 900吨。但由于水域生态环境恶化,加之捕捞过度,湖区水产资源破坏,因而产量趋减。1981年捕捞产量仅3 800吨。以后由于采取了保护和增殖措施,鱼资源又开始恢复。1995年捕捞产量为9 091吨,占总产量的20.46%,比全国的46. 25%低25. 79个百分点。见表6-5-1。

表6-5-1 水产品生产水平


单位: 吨、公顷

年份总产量国营养殖
产量
国营养殖产量占
总产量的
%
养殖
面积
水库养
鱼产量
水库鱼产量占
总养殖量的
%
1949172       
1965
1970
1975
4 661
6 459
4 980
 640
905
1 788
 13.7
14
35.9
   
1980
1985
1990
6 879
8 958
23 217
4 890
5 011
13 548
2 268
3 403
15 597
1 800
2 339
9 888
32.9
47.0
68.9
59 100
32 775
68 838
1 264
2 973
5 710
55.73
87.36
36.61


(续)

年份总产量国营养殖
产量
国营养殖产量占
总产量的
%
养殖
面积
水库养
鱼产量
水库鱼产量占
总养殖量的
%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25 200
26 593
28 831
35 297
44 432
11 400
15 718
16 651
19 612
23 722
17 700
19 665
22 216
27 766
35 341
11 400
11 222
12 633
14 309
16 823
70.0
73.9
77.1
78.7
79.5
57 117
60 389
68 519
68 314
72 536
6 668
5 753
4 832
5 157
6 562
37.67
29.26
21.75
18.57
18.57
☚ (一)淡水养殖   三、渔政管理 ☛
0002117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1:2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