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二)派养派购阶段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二)派养派购阶段

(二)派养派购阶段1955—1985年

为了保证市场供应和适应国家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1955年6月,根据全国财经工作会议精神,省政府正式下达了各地生猪购销任务,决定在交通方便、生产有基础以及外调与供应任务较大的地区实行生猪派购政策。7月,福州、厦门郊区和闽侯、福清、晋江、龙海等12个县(市、区)首先实行派购。次年,派购地区进一步扩大,并同时进行派养。具体方法是:派购地区都实行派养,以保证派购任务的完成;派购对象以国营农场、农业生产合作社、互助组为主;国家的派购计划指标,根据国家出口和国内供应的需要确定;各地根据分配数字和本地的消费情况,确定本地的派购计划指标,逐级分配到农户或农业合作社的生产小组;食品公司同养猪单位签订派购合同,养猪单位按照合同规定的派购数量、规格、质量、交货时间、地点和收购牌价等,把生猪卖给国家。对农户要求每户养两头菜猪,交售时按5%留肉。
实行派养派购以后,生猪饲养减少,严重影响城乡肉食供应。为此,福建几次调整政策,同养猪户订立派养派购合同,增养不增购;农民在完成派购任务以后,多余的生猪可以自行处理;适当提高收购价格,执行优质优价,增加农民留肉比例等政策规定。1956年,根据国家“私有、私养、公助”的方针和商业部通知,全省较大幅度地提高了生猪收购价格, 部分地区生猪存栏、出栏开始回升。1957年,根据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发布《关于发展养猪生产的决定》,福建进一步提高生猪收购价格, 确保农民养猪有一定的利润。1960年,再一次提高收购肥猪给养猪农民留肉比例,社员可回购15%(其中10%归个人,5%交大队调剂)。同时,加强对生猪生产的组织领导, 建立大量养猪基地。到1957年底,全省生猪存栏数基本得到恢复,之后,生猪生产不断有所发展。
从1963年起,全省实施“按比例派购”和“包干派购”两种生猪收购办法。“按比例派购”为有养有派,没养不派,派购比重一般为50%,执行的地区有福州、厦门、漳州和南安、永春等17个市 (县)。“包干派养”是根据省核定的任务数,参照生猪饲养量等条件,层层分配,包干到队,落实到户。1978年9月生猪实行“两把刀”经营后,执行“按比例派购”的地区又分别实行“购半留半”和“购一留一”两种办法。
生猪派养派购期间的肉品供应, 初期实行限量控制销售,分地区按每万人日销量核定,节日适当增加供应量。1956年起主要城镇实行“凭证、定时、定点、限量”供应,节日实行凭票限量供应。派养派购初期,福建全省年生猪购销量只有几十万头,60年代突破百万头,到1965年购销量达276.24万头,此后省内收购大致都维持在200多万头的水平上。省内供应缺口靠从省外调进(主要是冻肉)补充。1963—1989年,共从省外调进812.1万头, 平均每年31.3万头。
福建生猪的派养派购政策一直实行到1985年。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派养派购对解决猪肉生产、供应中存在的问题起到较好的作用, 但其阻碍市场发育和不利于产品流通的负面影响也是现实存在的。

☚ (一)自由购销到统购统销阶段   (三)议价收购到市场调节阶段 ☛
0000883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5:1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