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水稻土
水稻土是上海地区分布最广的一个土类, 共有28.16万公顷, 占土壤资源总面积的73.56%, 为耕地资源总面积的81.57%。由于受人为与自然比重作用的深刻影响, 这类土壤具有特殊的剖面形态和发生层次, 但也因受起源土壤残留特征的影响而存在有明显差异。上海地区的水稻土大致可分为渗育水稻土、潴育水稻土、脱潜水稻土和潜育水稻土四个亚类。
渗育水稻土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其次为西部泖田地区和宝山沿江地区, 这类土壤所处的地形部位不一, 东部的地面高程都在4.0~4.5米, 地下水位在1米以下, 成土母质为晚江海沉积物, 而西部的地面高程多在3.2米以下, 地下水位在0.8米左右,成土母质为黄浦江上游的回流沉积物。
潴育水稻土分布最为广泛, 西起淀山湖湖滨, 东至钦公塘内侧, 北至崇明岛, 南到杭州湾内侧, 都有连片分布。这类土壤所处地势较高, 地面高程在3.5米以上, 稳定地下水位在1米以下。这类土壤是上海市范围内, 爽水而易于高产的水稻土类型。
脱潜水稻土集中分布在淀泖洼地的低田和低平田地区, 地面高程都在3.2~3.5米。历年来, 由于农田水利设施加强, 不断控制地下水位, 土壤已趋明显脱潜阶段, 水分类型由囊水型转为滞水型或爽水型,土壤肥力的有效性已有明显提高, 但仍有部分土壤滞渍甚盛, 水气不协调, 养分难以转化, 提高土壤内排水能力乃是促进养分转化, 发挥土壤潜力的关键措施。
潜育水稻土集中分布于青浦、金山、松江三区、县的湖沼平原的湖荡洼地, 其前身是沼泽潜育土。由于地势低洼, 地下水位高, 地面高程都在3.2米以下。种稻期间, 土体几乎为水所饱和, 其发育度还处于脱沼潜育初期阶段, 旱作期间地面积水虽已能排除, 土体上层水分有所下降, 但囊渍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