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涌泉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涌泉

噴出的泉水。《漢書》司馬相如《子虛賦》:“其西則有涌泉清池。”《史記》、《文選》李善本作“湧”。

涌泉

太极拳修炼重要穴位。位于足心凹陷处。为足少阴肾经上的要穴。太极拳练习中,其根在脚,涌泉穴为足、地相连的要路,乃天人地合一的通道。在内功练习中有重要意义。

涌泉yǒng quán

喷出的泉水。比喻思想敏捷,思路宽广。唐·苏“颋”《命姚崇等北伐制》;“智涌泉而不穷,精贯日而愈励。”

古代名物 > 占相類 > 堪輿部 > 水 > 涌泉
涌泉  yǒngquán

堪輿家所分諸水之一,指地中涌泉之水。《周易陰陽宅·論諸水吉凶》:“更有涌泉,自地中涌出者……俱屬凶泉,不可於近處求穴也。”


古代名物 > 地物類 > 水部 > 泉瀑 > 檻泉 > 涌泉
涌泉  yǒngquán

即檻泉。


古代名物 > 人體類 > 四肢部 > 經穴 > 湧泉
湧泉  yǒngquān

亦稱“地衝”。足少陰腎經穴。在足底、足趾跖屈時呈凹陷處。謂脈氣從足底發出,有如地出湧泉之狀,故名。主治昏厥,頭痛目眩,鼻衄。其穴秦漢典籍已載,達於當代。《靈樞經·本輸》:“腎出於湧泉。湧泉者,足心也。”晉·皇甫謐《針灸甲乙經》卷三:“腎出湧泉。湧泉者,木也。一名地衝,在足心陷者中,屈足卷趾,宛宛中,足少陰脈之所出也,爲井。刺入三分,留三呼,灸三壯。”《醫宗金鑒·刺灸心法要訣》:“湧泉主刺足心熱,兼刺奔豚疝氣疼,血淋氣痛疼難忍,金針瀉動自安寧。”

泉水

泉水

泉(泉澌) 云母 云液 龙睛 雪乳 石水
泉水,地下水:壤脉
泉水的美称:灵泉 金泉 珠泉 玉泉
泉水的流出口:海眼
泉水涌出的穴孔:泉眼
地下的泉水:窟泉 地泉 黄泉
地下伏流的泉水:泉脉
喷涌的泉水:瀑泉 瀑流 迸泉
地下喷涌出的泉水:氵贲泉 喷泉 飞泉潜波 泉花
水向上喷出的水:涌泉
秋日的泉水:秋泉
有本源的泉水:原泉
红色的泉水:红泉
流动的泉水:流泉 淙泉
由上向下流的泉水:沃泉
从侧旁流出的泉水:氿泉
淙淙鸣响的泉水:鸣泉
涓流的泉水:
涌出的泉水:滥泉
湍急的泉水:狂泉
涌流不竭的泉水:洋泌
寒凉的泉水:冻泉
水温高的泉水:汤(汤井;汤池;温汤)温泉 暖泉 暖流 沸水
灼热的泉流:炎漂
很深的泉水:黑泉 沉醴
灵异的泉水:神泉
(从地下流出的水:泉水)

另见:水声 清澈 流淌

☚ 泉水   山泉 ☛

涌泉yǒng quán

喷泉。《庄子·盗跖》:“心如~~。”也作“湧泉”。《史记·司马相如传》:“其西则有~~清池,激水推移。”

涌泉yongquan

针灸穴名。出《抱犊集》。位于牛前肢蹄叉前缘正中稍上方,左右肢各一穴。皮下有蹄冠动、静脉和指背侧神经分布。以中(小)宽针顺血管刺入1~1.5厘米,出血。能祛风湿、通经络、开窍宁神。主治蹄肿、寸子扭伤、中暑、感冒。

涌泉

经穴名。代号KI1。出《灵枢·本输》。别名地冲。属足少阴肾经。井(木)穴。位于足掌心,第二三跖骨间,当踡足时呈凹陷处;或于足底中线的前、中1/3交点处取穴。布有第二趾底总神经深层为足底弓。主治昏厥,头顶痛,眩晕,喉痹,衄血,舌干,失音,小儿惊风,癫痫,足心热,五趾尽痛;以及休克,中暑,神经衰弱,高血压,精神分裂症等。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5分钟(图116)。

图116

涌泉Yungch′uan

系足少阴肾经上的一个针灸穴位。此穴位于足底前、中1/3的交界处。施针时直刺0.3~0.5寸。主治昏迷、休克、窒息、头颈痛、咽喉痛、癫痫、癔病、小儿惊风、呕吐不止、精神分裂症等。

涌泉

经穴名。别名“地冲”。属足少阴肾经,井穴。位于足心前1/3的凹陷中。主治:头顶痛,头晕眼花,咽喉痛,失音,舌干,小便不利,大便难,小儿惊风,昏厥,足心热等。直刺0.5—0.8寸;可灸。

涌泉

涌泉

足少阴肾经穴。取穴:在足心陷中,屈足卷指足底前三分之一处。主治:头顶痛、头昏、失眠、目眩、咽喉肿痛、舌干、失音、鼻出血、中风、小便不利、大便难、小儿惊风、癫痫、晕厥、癔病、下肢瘫痪。刺灸法:直刺0.5~1寸,针不宜刺深。针感可直达巅顶。艾炷灸3壮;艾条灸3~5分钟。

☚ 昆仑   太溪 ☛

涌泉yǒngquán

经穴名。代号KI1。出《灵枢·本输》。别名地冲。属足少阴肾经。井穴。在足底, 屈足卷趾时足心凹陷处, 约当足底第二、三趾蹼缘与足跟连线的前1/3 与后2/3 交点。主治休克、昏厥、小儿惊风、高血压、癫痫、头顶痛等。直刺0. 5 ~1 寸。灸3 ~5 壮或5 ~10 分钟。

涌泉

涌泉K1Yongquan

足少阴肾经穴。首见《灵枢·本输》。别名地冲。本经井穴。又是回阳九针穴之一。
位于足底中线的前、中1/3交点处。简便取穴,可在足趾跖屈时呈凹陷处定取。相当于第二、三跖骨之间,跖腱膜中,有趾短屈肌腱,趾长屈肌腱,第二蚓状肌,深层为骨间肌;深层有足底动脉弓; 并有足底内侧神经支。
一般直刺0.5~0.8寸。针后局部疼痛痠胀。艾炷灸1~3壮;艾卷灸3~5分钟。本穴是临床常用的穴位。主治神志、五官、胸肺、前阴及本经脉所过部位的疾患,如尸厥,癫狂,痫症,善恐,善忘,小儿惊风,头痛,目眩,舌干,咽喉肿痛,鼻衄,瘖不能言,喘逆,咳嗽短气,咳血,肺痨,疝气,阳萎,经闭,难产,妇人无子,水肿,足心热,五趾尽痛等。现又多用以治疗休克,中暑,中风昏迷,高血压,癔病,神经衰弱,支气管哮喘,下肢瘫痪等。
实验研究表明: 针刺实验性休克的猫或家兔的“足三里”,“涌泉”部位有明显的升压和兴奋呼吸的效应。艾灸涌泉,可使高血压病人的收缩压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涌泉

☚ 至阴   然谷 ☛

涌泉

Yongquan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1: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