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二)民族地区经济全面发展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二)民族地区经济全面发展 (二)民族地区经济全面发展1.稳定发展传统产业。种植业是民族聚居地区的基础产业。全省民族聚居地区有耕地28.4万公顷,农业人口人均耕地0.39公顷。据统计, 全省民族聚居地区粮食总产量1995年已达到16亿公斤, 比1978年增长了 1.6倍。水稻每公顷产量由 1978年的3000~3 750公斤提高到5 250~6 000公斤, 有些村屯达到7 500公斤; 大田作物公顷产量由1978年的1 125~1 500公斤提高到1 875~3 750公斤。随着粮食总产量的增加, 民族聚居地区粮食普遍做到了自给有余, 粮食商品量达6.5亿公斤, 商品率为55%。黑龙江省少数民族传统产业除种植业外, 蒙古族聚居的地区, 畜牧业一直保持着传统优势。近10多年来大牲畜存栏量有了明显增加。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到1995年底大牲畜饲养量已超过15万头, 年末存栏达13.1万头, 比1978年纯增7万头, 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33%。西部的齐齐哈尔市和绥化地区所属的148个民族聚居村多为蒙古族、达斡尔、鄂温克、柯尔克孜族聚居村, 这些村的大牲畜存栏已达8万多头, 其中奶牛存栏1.8万头, 年交售鲜奶4万吨, 比1990年增长1倍。在黑龙江省东北部, 有3个以捕鱼为传统产业的赫哲族聚居村, 这3个村有农业人口(赫哲族)900余人, 每年有156艘半机械化的捕鱼船(柴油机驱动的铁船) 在乌苏里江、黑龙江从事捕鱼生产, 每年可捕捞鲑鱼、鲟鳇鱼、鲤鱼等各种鱼类30万~35万公斤。由于江中水产资源锐减, 赫哲族收入下降。为改变单一渔业产业结构, 这3个村从1995年开始发展种植业, 当年实播水稻、大豆2 000多公顷, 获得好收成, 为这3个赫哲族聚居村摆脱渔业生产困境增加收入, 闯出一条新途径。 ☚ (一)国家资金扶持 (三)民族聚居地区群众生活得到改善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