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村镇规划
青海的村镇规划管理工作起步较晚, 1983年建设厅成立了村镇建设管理处, 开始抽调人员进行规划编制工作。 从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出发,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 本着合理布局、节约用地、 有利生产、 方便生活的原则, 高起点, 有特色, 立足新世纪, 按照实现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 乡村城市化的总体思路, 进行村镇规划编制调整完善工作。 到1997年, 累计完成乡镇建设规划204个, 中心村建设规划2 538个, 调整完善规划226个。 通过村镇建设规划的编制和调整完善工作,为村镇建设提供了科学的建设和管理依据。
村镇建设分为集镇建设和村庄建设两部分。 规划建设首先抓好中心集镇建设, 以镇带村, 以点带面,带动村镇建设快速发展。 1985年, 建设厅对各地的重点小城镇进行了检查评比, 评选出22个规划建设先进集镇进行了表彰。 1986年, 建设厅召开全省城乡建设工作会议, 选定34个集镇作为青海省村镇建设试点, 其中西宁市3个, 海东地区9个, 海南州5个,海西州5个, 海北州5个, 果洛州2个, 黄南州3个, 玉树州2个。 经试点建设, 使试点集镇在一定区域内形成了政治经济、 商贸、 信息、 文化发展的中心, 辐射带动了周边村镇建设。 1987年, 建设厅在总结试点集镇建设经验的基础上, 又选定了60个中心集镇作为建设的重点, 进行分类指导, 逐步建设。1994年贵德县河西集镇、湟中县多巴镇、平安县平安镇、 民和县川口镇列为建设部在全国范围内选定的500个为部级试点集镇, 同时也作为省级试点。 经过3年建设, 4个部级试点镇1997年总产值7.34亿元;财政收入2 610万元, 人均纯收入3 301元; 本年住房竣工面积40 990平方米, 其中楼房33 240平方米;公共建筑竣工面积25 804平方米, 混合结构25 864平方米; 生产性建筑9 900平方米, 全部是混合结构; 本年总投资6 711万元。 4个集镇已成为青海村镇建设的典范, 起到推动全省村镇建设的作用。在村镇规划建设中, 建设厅举办了县、 乡、 镇长学习班, 请专家授课, 并选送人员到各地院校学习深造, 到1997年全省共培训各类专业人员1 275人, 其中大专34人, 中专132人, 短期学习班1 10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