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硼肥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硼肥boron fertilizer具有硼(B)标明量,以提供作物硼素营养为主要功能的物料。1914年P.麦斯(Maze)首先指出硼对作物的重要性,到1926年K.瓦林顿(Warington)才确证硼是作物的必需营养元素,随后A. L.索莫尔(Sommer)和C. B.李普曼(Lipman)等人的研究进一步鉴定了硼对作物的作用。从此,世界进入硼肥的广泛试验和应用时代。
此外施硼还有增强作物抗逆性的作用,如提高作物的抗寒、抗旱和抵抗一些真菌病害的能力,降低菌核病菌(Whetge liniascler)、黑胫病(Phoma lingan)和根肿病菌(Plasmodiopore brass)的侵染等。 硼肥资源 自然界含硼矿物有百余种,主要品种如:硼砂(Na2B4O7·10H2O)、斜方硼砂(Na2B4O7·4H2O)、硬硼钙石(Ca2B6O11·5H2O)、白硼钙石(Ca4B10O19· 7H2O)、纤维硼镁石(2MgO ·B2O3·H2O)、水硼酸钙镁石(CaO·MgO·2B2O3·6H2O)、天然硼砂[B(OH)]或H3BO3等。世界硼矿储量约7亿吨,美国与土耳其的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90%,苏联为第三大生产国。中国有丰富的硼酸盐矿物,硼原矿主要为钠质硼酸盐和镁质硼酸盐,储量约在4000万吨以上,主要分布在柴达木盆地、西藏、辽宁、内蒙古及河北等地。 硼肥品种 农用硼肥品种主要有硼砂、硼酸及硼镁磷肥等。 硼砂 硼砂的化学名称为四硼酸钠。含有10个结晶水的,称十水硼砂,含硼11.3%;含有4个结晶水的称四水硼砂,含硼20.5%。硼砂为白色半透明的棱形结晶或玻璃状结晶,无臭、味咸,在干燥空气中会风化。溶于水和甘油、不溶于醇,加热到350~400℃时,会失去全部结晶水。硼砂饱和水溶液呈弱碱性,pH值9.1~9.3。 硼酸 硼酸分子式为H3BO3,分子量61.83,含硼17.5%,洁白细小晶体或鳞片状结晶体,有滑腻感,味苦,溶于水、乙醇和甘油。水溶液呈弱酸性,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在无机酸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小,加热至70~100℃,逐渐脱水成偏硼酸。 硼镁磷肥 是一种微量元素和中量、常量元素等养分三结合的肥料,属于普通过磷酸钙基复混肥料。为疏松粉状物,其质量标准为:磷(P2O5)含量8%~12%,锰(MgO)含量≤4%,水溶性硼(B2O3)≥0.4%,游离酸含量≤4%,水分含量15%。 在中国各地施用的硼肥还有:硼镁肥、硼泥、硼钙镁磷肥、硼镁沉淀磷酸钙、硼镁氨肥、硼镁腐肥、硼玻璃肥料、含硼的复混肥料等。硼镁肥的分子式为H3BO3·MgSO4,含B1.5%,含MgO 20%~30%,是制硼酸后的残渣,灰色或灰白色粉末,主要成分溶于水。硼泥是生产硼酸的下脚料,含B 0.5%~2.0%,MgO30%~40%,碱性反应,部分溶于水。 此外,一些含硼的矿物或选矿废渣和工业废弃物,如硼酸钙、硼碳酸钙、硼石膏、硼镁石等也可作硼肥施用。有机肥料和草木灰等也含有少量的硼,长期施用可减轻作物的缺硼症状。 合理施用 施用条件 不同作物和土壤施用硼肥的效果不同。一般双子叶作物比单子叶作物需硼量多,施用硼肥效果明显。按作物需硼量的高低,大致可将作物划分为3类:❶需硼量多的作物,如甜菜、油菜、苜蓿、三叶草、萝卜、甘蓝、花椰菜、芹菜、向日葵、苹果和梨等; ❷需硼中量的作物,如棉花、烟草、番茄、花生、马铃薯、胡萝卜、莴苣、茶叶、桃树等; ❸需硼量少的作物,如大麦、小麦、燕麦、玉米、大豆、豌豆、亚麻、柑橘及禾本科牧草等。在同一种作物内不同的品种需硼量也不同,一般甘蓝型油菜对硼的反应比白菜型和芥菜型油菜敏感,迟熟品种需要量比早熟品种多。施用硼肥应优先分配给需硼量多、肥效反应明显的作物。叶片含硼量是判断作物是否需要施用硼肥的重要依据。一般作物叶片含硼量在20~100毫克/千克时,生长表现正常,不需要施用硼肥;叶片的含硼量<20毫克/千克时,有些作物可能出现缺硼,施用硼肥肥效明显;叶片含硼量>100毫克/千克时,说明作物体内硼已足量,如再施硼肥,则有可能导致作物中毒。作物种类和生长期不同,其缺硼植株叶片中的含硼量各有差异,如油菜苗期和蕾薑期、花期的缺硼植株叶片的含硼量分别为7.1±1.6毫克/千克、8.6±3.8毫克/千克和5.6±2.4毫克/千克;棉花主茎功能叶的含硼量<20毫克/千克时,一般表现缺硼;柑橘、葡萄叶片含硼量<10毫克/千克、苹果<15毫克/千克时,表现缺硼,含量>30毫克/千克时,生长表现正常。 土壤含硼量是决定是否需要施用硼肥的主要依据。一般以土壤中水溶性硼含量0.5毫克/千克作为土壤缺硼的临界值,但对不同土壤和作物而有较大的差异。如油菜缺硼的土壤临界值为0.2~0.4毫克/千克、棉花为0.2~0.6毫克/千克、果树<0.3毫克/千克、甜菜<0.75毫克/千克、禾本科和豆科作物缺硼的土壤临界值<0.1毫克/千克。一般土壤中水溶性硼>5.0毫克/千克时,作物可能出现中毒症状。酸性火成岩、淡水沉积物或冲积物发育的土壤,淋溶严重的酸性土,质地轻的砂性土和石灰性土壤中水溶性硼含量低,作物容易缺硼,应优先考虑施用硼肥。硼的有效性与土壤pH值有关,一般pH值在4.7~6.7之间,硼的有效性高;如pH值升高,硼的有效性降低,施用石灰过量或在石灰性土壤上,硼易转化形成难溶性硼而降低有效性,因此作物容易缺硼。在酸性土壤上硼的有效性虽高,但硼易流失和被铁、铝吸附,在有机质含量高的腐殖质土和泥炭土,硼易被束缚而降低有效性也往往需要施用硼肥。中国南方的红壤、赤红壤、砖红壤以及北方的黄土高原、黄河冲积物发育的土壤,以及排水不良的草甸土、白浆土,都属于缺硼土壤,须考虑施用硼肥。 此外,气候条件、施肥情况也影响硼的有效性,如湿润多雨、干湿交替以及干旱缺水等,均可降低硼的有效性;当作物施用高量的氮、钾、钙肥时,会激化作物缺硼,因此气候不正常或高水平的施肥条件下,都应适量补充硼肥以促进作物生长。 施用方法 ❶喷施硼肥。这是生产上常用的一种施硼方法,喷施浓度,一般硼砂的浓度为0.1%~0.2%(按硼肥重量计算),硼酸为0.05%~0.1%。喷施溶液的用量每公顷约450~1500千克,以植株充分均匀湿润为宜。喷施次数,油菜通常在苗期(花芽分化前后)和薹期是喷硼的关键期,在严重缺硼时,苗床也应喷硼;棉花一般在花蕾期、初花期和花铃期各喷1次;麦类通常在孕穗期、初花期或灌浆期喷施;果树常在春梢萌发后或花前各喷1次,严重缺硼者,在坐果期再喷1次。喷施硼肥可人工喷施也可用飞机喷洒。喷洒时间,宜在晴天傍晚前或在早晨喷施,有利于植株对硼的吸收和利用。一般在干燥和大风时不宜喷施。喷后6小时,如遇降雨,应重新喷施。 ❷底施硼肥。在中度或严重缺硼的土壤上,底施硼肥效果比喷施好。大田作物施用量:硼砂一般为4 500~10 500克/公顷,硼镁肥为37 500~60 000克/公顷;果树按树势大小施用量不同,一般小树每株施硼砂20~30克,大树每株100~200克。硼肥底施要注意均匀性,可与干细土或化肥、有机肥混合均匀后,开沟条施或穴施于植株的一侧,不宜与种子或幼根直接接触,以免抑制种子发芽或伤根,施肥后覆土。施用硼肥要严格控制施用量,每公顷硼砂施用量超过18 750克,可能会降低一些作物的出苗率,甚至死苗或减产。施硼时要均匀,施用时期宜前不宜后,遇到干旱施用硼肥要结合灌溉。 硼肥boron fertilizer硼酸、硼砂、硼镁肥、含硼玻璃肥料和硼泥(硼渣)等化学肥料的总称。硼能促进植物体内糖的运输,细胞分裂和伸长;加速花粉萌发,有利受精和种子形成;对于豆科作物,还能增进共生根瘤菌固氮酶活性,提高固氮量。如果土壤缺硼,对硼敏感的植物会出现缺硼症(见“植物缺硼症”)。中国易于缺硼的土壤主要是:由花岗岩和片麻岩母质发育成的红壤;由黄土、黄土性物质(包括下蜀黄土)母质发育成的土壤;由第四纪红色粘土发育成的土壤等。在酸性土壤上施用过多石灰,亦会诱发缺硼。对硼敏感的植物有豆科和十字花科作物、甜菜、马铃薯、麻类、棉花、烟草以及果树和结球甘蓝、花椰菜、芜青等蔬菜。当土壤水溶性硼(B)低于0.5 mg/kg时,对上述作物施用硼肥会有良好的肥效。 硼肥见“农业”中的“硼肥”。 硼肥含硼的微量元素肥料。如硼酸、硼砂、硼镁肥等。对促进作物的生殖生长有良好效果。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