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机井、小扬水站建设
南部山区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保证率50%时为2.62亿立方米,保证率75%时为2.11亿立方米。五六十年代,群众在河边打一些浅井,用人力或畜力水车提水,解决小片园地灌溉和人畜饮水问题。
宁夏有计划的机井建设始于70年代初期。1970年,全国北方14省、自治区农业会议后,自治区成立了抗旱打井办公室。此时,正值山区连年干旱,政府寄希望于打井,解决抗旱燃眉之急,山区各县相继成立机械打井队。截至1980年,累计打井4 030眼,自治区补助打井资金5 215万元,发展井灌面积1.17万公顷。机井建设同时促进了农电事业的发展,以柴油机为动力的抽水机泵逐步改造为电潜泵。1979年,自治区对已建机井检查、整顿,废弃了一些水资源贫乏,成本高、效益低的井,实际使用机井1 913眼,灌地5 987公顷。1980年以后,认真总结机井建设的经验教训,注重加强建井前期工作和成井质量,认真研究分析地下水质、水量及井位布局,避免顾此失彼。在新打机井时,同步安排灌区配套建设和老井更新改造,机井建设进入稳步发展阶段。至1993年,山区共有灌溉机井2 311眼,井灌面积1.41万公顷,年利用地下水资源7 000万立方米。从1991年起,在井灌区推广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0.4万公顷,节水效果明显,近年已得迅速推广。
在小扬水站建设方面。至1993年山区共建设小型扬水站391座,装机5 910千瓦,灌溉面积0.89万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