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措施
湖南省农村社会化综合服务体系建设总的要求是, 围绕全面发展农村经济这个中心,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逐步建立起以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体系、农村市场体系等组成的多部门、多层次、大量农民参与的综合服务网络。为整个农村经济提供全方位服务, 促进农产品的深加工、多增值和农业生产的产供销一体化。
1.在指导思想上, 要帮助农民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生产。要帮助农民克服过去生产什么就销售什么、消费什么的观点, 树立按照市场的需求, 消费的趋向来发展生产的观点, 做到根据市场价格的变化和收益预期安排生产, 把市场摆在生产的前面, 市场变化, 生产也随之变化, 什么产品畅销、获利丰厚就发展什么。当前一项重要的服务工作, 是要帮助农民根据市场需求, 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要适应由温饱到小康的需要, 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粮食生产要增加优质品种, 提高产品质量, 注重粮食加工, 搞好向肉、蛋、奶的转化工作。经济作物要注意发挥地方优势, 生产优质、高效产品。进一步发展林、牧、副、渔各业, 大力发展非农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乡镇企业在大力发展第二产业的同时, 也要十分重视第三产业即服务产业的发展。
2.在服务内容上, 主要是促进农村社会化服务向一体化、产业化、企业化方向发展。着重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1)搞好科技服务, 提高科技含量。要因地制宜大力抓好技术推广、技术咨询、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和技术示范。在技术培训上, 要实行农科教结合, 充分运用农业职业技术学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乡农民文化技术学校等教育阵地来培训农民技术骨干, 提高农民的文化技术素质。要重视技术集团承包服务和技物结合服务。这种由行政领导、农业技术干部、物资供应部门组成的集团承包, 实际上是一种联合服务的形式, 对调动各方面为农业服务的积极性有明显的作用, 应当大力推广。
(2) 搞好流通, 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主要是加强农村市场建设, 提供市场信息, 发展适销对路产品, 帮助农民进入流通领域。有条件的地方, 以某项产品为龙头, 组织加工业或供销商业企业、或技术部门办服务实体, 下连千家万户, 上连国内外市场, 发展产供销 “一条龙”、贸工农 “一体化” 的系列服务。这种一体化, 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高级形式, 它集生产、收购、加工、销售为一体, 使生产要素得到优化配置, 使农工商组成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 更加有利于挖掘农村经济的潜力, 加快农业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的发展步伐。
(3)搞好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化服务。这是广大农民最迫切需要的服务。产前服务, 主要是良种、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供应以及信息、资金、保险等为主的服务; 产中服务, 主要是统一机耕、排灌、植保、收割以及兽禽防疫等为主的服务; 产后服务, 主要是农产品收购、加工、保鲜、贮存、运输、出口等为主的服务。农业生产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一项生产或一项新项目开发, 往往需要信息、资金、技术、良种、加工、储藏、运输、供销等多种服务综合发挥作用。因此, 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 积极发展这种综合配套服务, 充分满足农民对各项服务的要求。
(4)认真培养典型, 总结先进经验, 为一体化经营注入新的活力和实力。
3.在组织管理上, 要进一步加强基层服务组织的建设。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建立的社区服务, 有农口的农技站、农机站、畜牧兽医站、水产站、林业站、水管站、农经站; 乡镇企业办的服务; 有商业、供销、外贸等部门的服务; 有科技科研部门及大中专院校的服务; 有农民专业户的服务。服务的部门很多,但农村基层的各项服务工作, 主要依靠农口基层机构即乡镇 “七站一办”来进行。他们是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支力量。不仅担负着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和产前、产中、产后的各项服务, 而且承担着多方面的管理、监督职能, 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机构不但不能削弱, 而且必须加强。我们要吸收和组织更多的农民参加社会化服务, 让农民在服务活动中增加收入。同时, 通过认真做好社会服务和各项管理、监督工作, 使农民增产增收。服务组织是低收入单位, 可以围绕服务办实体, 办好实体促服务。在服务工作中, 围绕服务兴办的实体, 可以收取一定服务费增强自身活力, 增强服务功能, 但不能把服务组织成建制变成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实体, 向农民收取过高的服务费用。服务组织的收入和实体上交利润, 应切实保证用于服务事业的发展, 其他单位不得挪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