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推进农村工业化、村镇一体化进程
乡镇工业的崛起,使长期以农业为主的农村产业结构变成了以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这种变化不仅是经济构成的巨变,而且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社会形态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城乡差别、工农差别有所缩小。1995年,农村居民收入扣除物价因素后,实际增长幅度超过城市居民实际增长4.9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上年的1.89:1缩小为1.71:1。尤其是苏、锡、常及苏中的部分地区,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密切了城乡经济联合,长期以来的城市工业、农村农业的传统发展模式被冲破,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工人与农民之间的关系变成了城乡互助、农工结合、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新型关系。
城乡交流由单一的产品开始向产品、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多元交流发展。城市下乡的不仅是工业品,而且开始有了资金、技术、信息和人才;农村进城的已不限于农产品和农村工业品,农民进城经商、承包建筑和各项服务活动也逐渐增多。这种多元交流呈日益加强的态势,有力地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变革,而农村产业结构的变革,特别是农村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又反过来改变城市产业结构的格局,从而进一步加快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1995年底,全省建制镇数量达到966个,相当于1978年的8.8倍,建制镇率达到49%,而1978年只有6%。县级市的数量由1978年的1个增至1995年的3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