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大面积推广农业科学技术
40多年来, 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因地制宜地推广了许多农业科研新成果和先进增产经验。
(1) 在耕作栽培方面: 主要推广了肇源丰产经验; 吕和抗旱耕作法(看天时定作物种植比例, 看雨情定作物播种顺序, 看墒情定播种方法); 深松耕法(用深松铲进行深松, 把耕层由过去的16~18厘米加深到27~30厘米); 旋耕整地技术 (用IGN-200型旋耕机进行水旱田旋耕整地); 耙茬播种, 原垄卡种抗旱播法; 间种、复种、套种技术; 小麦、水稻、玉米、大豆四大作物生产技术规程; 水稻旱育苗稀植技术; 水稻超稀植技术; 水稻节水配套增产技术; 玉米育苗移栽技术; 玉米大垄双行地膜覆盖技术 (大双覆); 大豆永常、兴福栽培模式; 大豆“垄三”栽培技术; 甜菜纸筒育苗技术等。
(2)在良种推广方面:
❶小麦, 先后推广了甘肃96、麦粒多、合作4、合作6、克强、克壮、克丰、克丰2、克丰3、克刚、克旱7、克旱8等耐锈抗锈品种和克旱9、克旱13、克旱10等丰产优质品种。
❷玉米, 先后推广了英粒子、黄金塔、黑玉46、黑玉71、黑玉79、合玉11、龙单1、嫩单3、嫩单4、绥玉2、吉单101、四单8、四单16、四单19、东农248、白单9、中单2等高产和优质品种。
❸大豆, 先后推广了满仓金、紫花4、荆山璞、东农4、丰收10、丰收12、黑河3、黑河4、黑农16、黑农26、合丰22、合丰25、合丰26、绥农4、绥农5、绥农6、合丰33、东农42、黑农35、丰收22号等大豆优良品种;
❹水稻,先后推广了富国、国主、合江10、合江13、合江14、合江21、合江22、牡丹江1、牡丹江5、牡丹江6、牡丹江7、牡丹江8、黑粳3、黑粳4、松粳1、垦稻3、合江19、东农416、龙粳3、合江23号等丰产和优质优良稻种。其他作物也都有不同特点的相应优良品种。
(3) 在土壤肥料方面:
❶农家肥, 推广了 “五有三勤” ( “五有”是牛马有棚、猪羊有圈、鸡鸭有架、户户有厕所, 家家有灰仓。“三勤” 是勤起、勤垫、勤打扫) 积肥法; 肇东县 “春打底, 夏长腰、秋穿裙子, 冬戴帽” 的分层造肥法和林甸县的室外高温造肥法; 田间施肥, 推广 “扬、把、滤”相结合的施肥方法。
❷化肥, 先后推广了硫铵、硝铵、尿素、过磷酸钙、三料磷肥、硫酸钾、磷酸二铵、磷酸二氢钾等化肥, 以及硼、钼、锌等微量元素肥料。同时, 推广种肥、追肥、底肥相结合的施肥方法和测土配方施肥法。另外, 还推广了大豆根瘤菌、玉米固氮菌、小麦根际固氮菌等菌肥和草木樨、紫花苜蓿等绿肥, 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 采用适当方法, 推广秸秆还田, 以提高土壤肥力。
(4) 在病虫草害防治方面: 小麦锈病, 通过推广耐锈抗锈品种, 解除了锈病威胁; 小麦黑穗病, 50年代和60年代推广赛力散拌种和45℃恒温水浸种防治, 随后, 推广拌种双和多菌灵拌种防治; 小麦线虫病, 推广汰除机选种, 结合轮作换茬进行防治; 谷子白发病, 实行改革开放后, 引入高效内吸杀菌剂——甲霜安 (瑞毒霉)拌种防治; 大豆灰斑病, 推广合丰号抗病品种和喷洒多菌灵防治; 稻瘟病, 推广合江号、牡交号抗病品种和喷洒稻瘟净、多菌灵、克瘟散、富士1号、比艳等杀菌剂防治。对粘虫、草地螟突发性害虫, 以药剂防治为主, 在大发生年, 喷洒敌敌畏、敌百虫、敌杀死等杀虫剂防治; 大豆和高粱蚜虫, 推广乐果喷雾法或撒布毒沙法防治; 大豆食心虫, 推广敌敌畏薰蒸法和喷洒敌杀死防治; 地下害虫, 50年代和60年代推广666、灵丹粉拌种和毒谷、毒粪防治,70年代和80年代推广辛硫磷闷种防治。稻田杂草, 从50年代末开始, 先后推广2.4-滴丁酯、二甲四氯、五氯酚钠、敌稗、杀草丹、禾大壮、丁草胺、恶草灵、禾田净、苯达松等防除稻田杂草; 小麦田杂草, 从60年代初开始, 先后推广2.4-滴丁酯、禾草灵、野燕枯、麦草畏等除草剂进行防除; 大豆田杂草, 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 陆续引入和推广了一批豆田除草剂, 主要有氟乐灵、拉索、拿捕净、稳杀得, 虎威等苗前和苗后除草剂。玉米、谷子、高粱、甜菜等其它作物田, 仍以人工除草和机械除草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