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官渡区是云南省和昆明市与国内外联系的交通枢纽和重要的科研、教育、工业基地。昆明机场、中国昆明出口商品交易会场馆坐落境内,贵昆、成昆、南昆、昆河铁路线及昆洛、贵昆、安石、昆玉等主要公路干线纵横区内,火车、汽车东南北客货站均在境内。前卫、联盟、金马、关上、福海等乡镇与市区犬牙交错。国家级昆明高新技术开发区以及昆明乡镇企业城均在区内。全区交通发达,信息灵通,商品集散迅速,是国内外客商投资开发建设的良好基地。这些特定的区位优势、便捷的交通通讯、城市的辐射和影响为发展乡镇企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1978年以前,官渡区仅有一些简单的修理、农副产品加工等结构单一、操作简便、规模较小的社队企业。至1978年全区仅有社队企业345个,从业人员9 781人,总收入2 762万元,上缴税金12万元。1978年以后,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大批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以建筑建材业为龙头的集体企业迅速发展。进入80年代后,官渡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抓住机遇,把发展乡镇企业摆在工作的首位,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来抓,工作重心向乡镇企业倾斜;制定执行并不断完善扶持乡镇企业的政策和奖励措施,从资金、项目、技术、信息、人事等方面做好全方位的服务工作,使乡镇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形成了乡镇、办事处、村社、联户、个体、私营一起上,以建筑建材、金属制造、造纸印刷、家具制造、化工冶炼、食品加工、商饮旅游服务等30多个行业群体为主的门类齐全、收入比重快速增长的支柱产业。1992年全区乡镇企业发展到9 292个,从业人员近10万人,占农村劳力的58.3%;营业收入达到16.3亿元,在全省开始居领先地位,有7个乡镇的乡镇企业营业收入超过亿元。
1992年后,官渡区委、区政府抓住机遇,提出“放手发展规模,努力提高效益”的方针,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扶持企业上规模、上水平、上效益上,培植规模经济,大力发展外向型企业和第三产业,促进乡镇企业向规模化、集团化方向发展。官渡区委、区政府两次组织到香港招商引资,每年还拿出300万元的财政贴息,扶持骨干企业和税利大户,设立“亿元企业台阶奖”和“税收大户奖”,重奖过亿元的企业和税利大户的法定代表,全区乡镇企业实现了超常规、跳跃式发展,一批“亿元企业”、“亿元办事处”、“亿元乡镇”脱颖而出。1997年,有22个企业的营业收入超过亿元,占全省“亿元企业”的50%;16个乡镇、65个办事处乡镇企业收入超过亿元,其中联盟镇和金马镇分别达到42.74亿元和40.3亿元;成立企业集团16个,发展“三资”企业79家;全区乡镇企业发展到2.44万个,从业人员21.69万人,占全区农村总劳力的80%以上;实现营业收入285亿元,分别占全省和昆明市的1/5和1/2,成为全省乡镇企业发展的排头兵;实现税利总额17.67亿元,实交税金2.6亿元,占全区财政收入的50%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8%来自于乡镇企业。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官渡区已由单一的农业区变为农工商技贸一体化的,既有农村特点,又具有城市功能的综合经济区。全区一、二、三产业的比重由1978年的63.8:21.5:14.7变为1996年的15.2:37.9:46.9。乡镇企业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全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长足发展,促进了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几年来,官渡区先后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县(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区),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县(区),全国乡镇企业发展好、对社会贡献大的县(区)。1997年,全区17个乡镇已全部进入奔小康先进行列。
官渡区农村经济发展情况见表11-3-1。
表11-3-1 官渡区农村经济发展情况
项 目 | 单 位 | 1978年 | 1999年 | 1999年比1978年 |
农业总产值 农业产值 林业产值 牧业产值 渔业产值 粮食产量 油料产量 | 万 元 万 元 万 元 万 元 万 元 吨 吨 | 6 980 5 674 30 1 247 29 88 095 980 | 46 713 8 320 150 33 203 5 040 99 654 284 | +5.7倍 +46.6% +4.0倍 +25.6倍 +172.0倍 +13.1% -71.0% |
烤烟产量 | 吨 | — | 2 042 | — |
茶叶产量 水果产量 猪牛羊肉产量 水产品产量 财政收入 乡镇企业营业收入 农民人均纯收入 | 吨 吨 吨 吨 万 元 万 元 元 | 11 5 114 2 953 809 654 2 762 148 | 1 5 891 14 211 6 290 65 429 4 209 818 4 218 | -90.9% +15.2% +3.8倍 +6.8倍 +99.0倍 +1 523.2倍 +27.5倍 |
注:农业总产值及其增长率按当年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