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二)土壤类型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二)土壤类型 (二)土壤类型云南省土壤由7个土纲18个土类组成。土壤类型、面积及其分布情况详见表1-1-2、1-1-3。 表1-1-2 云南省土壤类型、面积
(续)
表1-1-3 云南省各地州市土壤类型、面积及分布 单位:公顷
(续)
1.砖红壤。在热带雨林季雨林下发育的地带性土壤。主要分布在云南南部、西南部海拔800米以下的河谷阶地、丘陵、低山区和东南部海拔400米以下的河口等地。砖红壤区水热条件好,成土母质多为花岗岩、千枚岩、片麻岩、砂页岩及老冲积红土层。一般红土层深厚,土壤风化程度深,土壤质地较黏重,多为壤质黏土。是发展橡胶、香料、南药、热带水果及经济林木的主要基地,农作物可一年三熟,是云南土壤生产潜力最大的一块宝地。 2.赤红壤。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下发育的地带性土壤。也称砖红壤性红壤,是砖红壤与红壤之间的过渡类型。主要分布在北纬23°~24°之间,海拔800~1 500米的中山山地,丘陵河谷阶地。水热条件好,植被为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成土母质以各种母岩风化的残积坡积物为主,土体深厚2米以上,土质偏黏,多为壤质土或轻黏土,底土多为黄棕或灰棕色黏土。赤红壤区,是双季稻、杂交稻、陆稻、玉米、甘蔗、大叶茶、紫胶寄主树、八角、薯类、花生、柑橘等的主要生产基地。 3.红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混交林下发育的地带性土壤。广泛分布于北纬24°~26°之间,海拔1 500~2 500米的高原湖盆边缘及中低山地,是云南省分布面积最大的土壤类型,已垦为耕地的有123.75万公顷,占红壤的10.88%。该区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成土母质主要是深厚的古红土和红色风化壳及岩石风化的残积物。土体深厚,风化度高。表土暗红色,核粒或核块结构,心土棕红色,呈块状或棱柱状结构,通体质地比较黏重。红壤耕地表土有机质仅为1%~2%,一般缺有效氮、磷。红壤分布区是云南优质烟叶、玉米、杂粮、薯类、小麦等作物的主要产地。 4.黄壤。为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和苔藓常绿阔叶林植被下发育的土壤。分布于热量条件与红壤相当、但相对湿度达80%以上的地区,垂直带谱中位于红壤与黄棕壤之间。已垦为耕地的40.15万公顷,占黄壤面积的17.5%。全省11个地州均有分布,以滇东北面积较大,约占1/3。土层深厚,结构较好,表土多为黄棕色中壤至重壤,心土为棕黄色,质地较黏重。滇东北的黄壤垦殖后可种植玉米、杂豆、马铃薯、小麦、荞子、绿肥等,也适宜杜仲、天麻的生长。文山州、红河州、保山地区的黄壤盛产杉木、茶叶、油茶、油桐、草果、八角等。 5.黄棕壤。温带常绿阔叶林、苔藓林下发育的土壤。主要分布在北纬27°以南、海拔1 800~2 700米的中山坡地上部,已垦为耕地的22.95万公顷,占黄壤面积的7.7%。成土母质多为花岗岩、玄武岩、片麻岩、片岩及砂面岩等,一般土层厚1米以上,表土灰棕色,质地中壤土,粒状和块状结构,心土至底土为浅棕黄色,质地黏重,结构面上有暗棕色铁锰胶膜,分布在雾露多、湿度大、植被好、土壤自然肥力较高、气温偏低的地方,以发展林牧业为主,在平缓地可种植马铃薯、小黑麦、白芸豆、兰花籽等粮油作物。 6.棕壤。温带针阔叶混交林下发育的土壤。已垦为耕地的12.65万公顷,占棕壤面积的5%。分布在北纬25°以北海拔2 600~3 400米的山地,南部高中山地区也有零星分布。成土母质以紫色砂页岩、酸性及基性结晶岩、石灰岩为主,土层厚达1米以上。表土暗棕色,结构较好,心土底土黄棕色,重壤土。自然肥力较高,适于多种林木生长。 7.暗棕壤。温带针叶林下发育的森林土壤。主要分布在迪庆、怒江和大理州海拔3 000~3 700米的高山地区,原生植被以高山松、云杉、铁杉、落叶松、高山栎、桦、枫、野樱、山柳等乔木为主。土层厚80厘米左右,表土黑棕色,心土灰棕至棕色,为重壤土,结构面上有薄层铁猛胶膜淀积,底层有较多的半风化母岩。 8.棕色针叶林土。寒温带针叶林下发育的土壤。分布在北纬25°以北海拔3 400~4 000米的高山亚高山地区,多与暗棕壤交错分布,土厚50厘米左右。有较厚的凋落物和腐殖质层,主要特征是表土下有漂洗的灰化层。中下部为棕色,质地较黏,剖面常夹有岩石碎块。植被有冷杉、云杉、红杉等。 9.亚高山草甸土。亚高山灌丛草甸下发育的土壤。分布在滇西北海拔3 200~4 500米的高山、亚高山顶部,一年有3个月以上为冰雪覆盖。成土母质为碳酸盐岩类、酸性结晶岩类、泥质岩类等风化物。土层浅,多在50厘米左右,表土有明显植物根盘结层,下为发育不明显的过渡层,再下为半风化母岩碎块。本土区为虫草、贝母、雪莲、雪茶等野生药材产区,部分地区夏秋季可作牧场。 10.紫色土。由紫红色砂页岩风化形成的地域性土壤。以楚雄州面积最大,有174.40万公顷,占本类土壤35%,大理、曲靖、玉溪、思茅、临沧、丽江、西双版纳、文山、保山、昆明等地州市均有零星分布。紫色土多与红壤交错分布,滇中分布在海拔1 500~2 500米,滇南为海拔1 000~2 000米,植被为云南松、常绿阔叶林或灌丛草地。成土母质多为中生代的紫红色砂页岩。土壤酸碱适中,富含磷钾,胶体品质好,抗蚀力弱,土层薄,蓄水性差,适宜烤烟种植。 11.冲积土。河流沉积物,经耕作熟化形成的地域性土壤,又名新积土。主要分布在河流两岸和盆地内。冲积土是多次沉积形成,层间粗细差异明显,大部分为下粗上细。冲积土由于分布在坝区,地面平整,土层较厚,质地适中,养分丰富,通透性好,能回潮,土质较肥沃,绝大部分已垦为耕地,适宜多种作物生长。 12.石灰岩土。碳酸盐类母质发育的岩性土壤。已垦为耕地的22.29万公顷, 垦殖率20.15%。主要分布在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文山、昭通、曲靖、昆明、丽江、红河等地州市,其他地州也有零星分布。原生植被为常绿阔叶林,次生植被为稀树多刺灌丛草被。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较丰富,结构和耕性好,土层浅薄,抗旱能力差,分布零星,耕作不便。 13.燥红土。发育于干热河谷的一种地域性红色土。分布在元江、怒江、金沙江等深切的干热河谷及封闭半封闭的干热坝子,如怒江坝、元谋坝、宾川坝等。成土母质多为新老冲积物,植被为热带北缘和南亚热带河谷稀树草原、灌乔木林。土壤矿物质风化淋溶作用弱。燥红土地区光热条件好,是云南发展冬早蔬菜、热带水果的“天然温室”,也是云南甘蔗的主产和高产区。 14.水稻土。通过人类水耕熟化过程形成的特殊土壤。主要分布在坝区、半山区和水利条件较好的部分山区。因自然成土条件和利用特点的差异,又分为淹育型水稻土、潴育型水稻土和潜育型水稻土3个亚类。淹育型水稻土主要分布在丘陵山区,灌溉条件较差,养分含量低,缺速效磷,多为中、低产田;潴育型水稻土多分布在坝区,水肥条件好,多属于高肥力稻田,包括鸡粪土田、油沙土田、沙泥土田等;潜育型水稻土多分布在地势低洼的坝区,地下水位较高,排水不畅,包括青泥田、冷浸田等,属中、低产稻田。 ☚ (一)土壤分布 (三)土壤评级 ☛ (二)土壤类型 (二)土壤类型福建省土壤普查办公室在保持土壤高级分类单元与全国分类系统一致,基层分类单位基本反映福建土壤特征的原则下,将福建土壤划分为12个土类、23个亚类、87个土系、137个土种。 ☚ (一)地带性土壤 三、耕地资源 ☛ (二)土壤类型 (二)土壤类型根据广东省1979年至1985年第二次土壤普查分类系统,土壤类型共分16个土类36个亚类,131个土属,522个土种,全省土壤总面积为2. 67亿亩。农业生产可利用的土壤资源种类主要有: ☚ (一)土壤的分布 三、农业土地资源 ☛ 1.红壤/2.赤红壤/3.砖红壤/4.山地黄壤/5.山地黄棕壤/6.山地灌丛草甸土/7.石灰性土/8.紫色土/9.水稻土/10.硅质土/11.冲积土/12.滨海盐土 ☚ 4.砾岩 1.红壤 ☛ (二)土壤类型 (二)土壤类型根据新疆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新疆的土壤可划分为32个土类、87个亚类。现将各土类的分布面积以及主要特点简述如下: ☚ (一)地形地貌 1.高山寒漠土 ☛ (二)土壤类型 (二)土壤类型青海省土壤受地形、气候、成土母质、植被等成土因素的综合影响,具有明显的水平和垂直分布规律。从东南向西北,土壤演变可概括为森林土壤、高山土壤、荒漠土壤三个土壤系列,黄河、湟水流域河谷阶地至两侧山地的土壤垂直分布,主要土壤自下而上有灌淤土、灰钙土、栗钙土、黑钙土、灰褐土、山地草甸土、高山草甸土、 高山寒漠土。全省土壤类型划分为10个土纲、16个亚纲、22个土类、55个亚类、92个土属、 163个土种, 其中耕种土种86个。土壤类型构成见表1-1-2。 表1-1-2 青海省土壤类型构成
(1)高山寒漠土(高山寒冻土)。分布于冰雪线以下或冰缘地区,多见于青南高原4700~5 300米和祁连山3 900~4 700米的地带。总面积495.04万公顷,占青海土壤总面积的7.56%。高山寒漠土土层薄,有机质含量极低,地表多岩屑,植被极为稀疏,种类成分单调,气候严寒,因而未开发利用,但可作为高原高山地区特有药材(雪莲、红景天等)的采挖基地。 (2)高山漠土。分布于阿尔金山和可可西里西北角,海拔在3 600~4 500米的干、寒山地,面积13.51万公顷,占全省土壤面积的0.21%。植被稀少,成土作用弱,土层薄,土壤粗骨性强,肥力低,植被稀疏,可利用牧草极少,在农牧业生产上无利用价值。 (3)高山草甸土。广泛分布于青南高原的东部和南部、祁连山的中、东段。海拔高度祁连山3 350~3 900 (4400)米,青南高原4 000~5000米,总面积2034.78万公顷,占全省土壤面积的31.07%。高山草甸土是在强生草过程、融冻过程和高山草甸化过程作用下形成的,气候寒冷阴湿,草皮层厚3~12厘米,有机质含量一般为5~15%,有的高达20%以上,是高山地区的主要草场土壤,牧草生长低矮繁茂,以发展草地畜牧业为主,在水热条件较好地区可建立人工草场。 (4)亚高山草甸土。祁连山东段,东部农业区的脑山以上地段及部分河谷地区森林分布线以上均有分布。总面积48.56万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0.74%。亚高山草甸土剖面构型因地形部位不同,土体厚度差异较大,草皮层厚度10厘米左右,植物种类相对丰富,生长密集,它是草地生产力较高的土壤类型,牧业生产主要作冬春草场利用。 (5)高山草原土。分布于唐古拉山以北,昆仑山以南的山地及高原区,柴达木盆地东南高山区及北部高山带。海拔3 800~4 400 (4 800)米,总面积1 567.69万公顷,占青海土壤总面积的23.94%。气候寒冷、干旱、多风、温差大,大陆性气候特点显著。成土母质以残积、冲积和风积母质为主,有机质含量0.4%~1.2%,全剖面呈碱性反应,地表生草过程弱,草皮层薄松或无。草被稀疏,覆盖度小(40%~60%),载畜量低。 (6)山地草甸土。主要分布于山地寒温针叶林层带高度范围内,居于山体中部,上承亚高山草甸土或高山草甸土,下接黑钙土或暗栗钙土。面积357.09万公顷,占全省土壤面积的5.45%。山地草甸土表层有草皮层,有机质含量6%~15%。植被为草甸或灌丛草甸,生长茂盛,天然牧草生长良好,覆盖度大,产量高,营养丰富,宜作牲畜四季草场。在部分小气候好的地方可种植饲草饲料,如青燕麦和莞根等。 (7)草甸土。该土为隐域性土壤,主要分布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玉树藏族自治州和果洛藏族自治州等地河流两岸的河漫滩、湖滨洼地,季节性渍水的洼地或沼泽退化迹地等,呈斑块和条带状分布,面积63.97万公顷,占全省土壤面积的0.98%。草皮层微薄,土壤水分条件和养分状况较好,热量条件也较好。天然牧草产量较高,平均每公顷产鲜草2500千克,是良好的牧地。 (8)潮土。分布在海东、西宁两地(市)的黄河、湟水河谷及海北、海南、黄南藏族自治州的河漫滩,面积共2.05万公顷,占全省耕种土壤面积的0.031%。海拔较低,气候温暖,无霜期长,且大部分地区地形平坦,土层较厚,灌溉方便,地下水位高,不易受旱,是青海较好的耕种土壤。但也存在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含砂量大,受次生盐渍化威胁等不利因素。 (9)灰褐土。主要分布于省境东南边缘地带和祁连山东段,柴达木盆地东部有零星分布。面积52.16万公顷, 占全省土壤面积的0.8%。 灰褐土是寒温半湿润气候山地森林及森林灌丛植被下发育的森林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为5%~8%, 偏碱性, 山坡上土层薄, 缓坡地段土层较厚。 灰褐土是良好的林业生产用地, 林间空地草本植物生长茂密, 也作牲畜的冬春放牧地。 (10) 黑钙土。 主要分布于祁连山东段的冷龙岭、达坂山、 拉脊山两侧和西倾山北侧, 与森林土壤呈复区分布。海拔2600~3300米, 上接山地草甸土, 下接栗钙土。 面积71.396万公顷, 占全省土壤面积的1.09%。植被为杂类草草甸草原, 覆盖度 10% ~90%。 土壤剖面由腐殖质层、碳酸钙淀积层、母质层组成。腐殖质层深厚, 一般为50~80厘米, 有机质含量5% ~10%。 淀积层厚30~40厘米, pH 7~8,呈中性到碱性反应。 黑钙土中耕种土壤面积占46.69%, 水热条件有利于草甸草原植物生长, 产草量也较高, 利于各类牲畜四季放牧。 (11) 栗钙土。 主要分布于青海湖周围、 共和盆地、 同德盆地以及海东地区。河湟地区出现在黑钙土与灰钙土之间的段域内。 海拔2 100~3 500米, 是全省农业生产面积最大的土壤, 共有249.25万公顷,占全省土壤总面积的3.18%。栗钙土是在温和半干旱条件和草原植被下形成的土壤, 具有明显的钙化过程, 钙积层紧实, 块状结构, 碳酸钙含量10% ~15%。腐殖质层栗色, 厚30~40厘米, 有机质含量1.5%~4%。 土壤质地较轻, pH7.5~8.5。母质层多为黄土物质。栗钙土面积中耕种栗钙土面积达60.23万公顷, 占全省耕作型土壤面积的49.79%, 是发展种植业的重要土类。 (12) 灰钙土。 主要分布于东部海拔2200~2 500米以下的河、 湟谷地及两岸丘陵地区。 面积19.24万公顷, 占全省土壤面积的0.29%, 其中耕种灌溉灰钙土面积7.49万公顷, 占灰钙土面积的38.93%。 灰钙土成土母质为黄土、 红土等。植被属温带多年生丛生旱生灌木和小半灌木荒漠草原类型。 腐殖质层色淡,有机质含量1%左右。通体有强石灰反应, 钙积层厚15~45厘米, 呈碱性反应。 灰钙土地区因气候干旱,气温较高, 少量开垦种植的旱地产量低而不稳。水土流失严重。 (13) 棕钙土。 主要分布于柴达木盆地东经96°40′以东, 以及海南州共和县、 兴海县的西部地区。 属柴达木盆地东部温带半荒漠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地带性土壤, 海拔2800~3 210米, 为草原荒漠植被, 覆盖度10%~15%。 面积137.03万公顷, 占土壤面积的2.09%,其中耕灌棕钙土6.02万公顷。 土壤有机质及氮、 磷养分较缺乏, 钾丰富, 有机质含量1%左右, 钙积层位高, 土壤质地轻, 通体多碎石, 碱性反应, pH8.1~8.7, 有盐化现象。 棕钙土大部分为草场, 由于气候干燥、 风沙大, 植被覆盖度小。 (14) 灰棕漠土。 集中分布于柴达木盆地棕钙土以西地区, 即怀头他拉与香日德的脱土山连线以西地区, 地形为山前洪积扇, 山前坡积裙, 风蚀残丘、洪积扇中上部, 海拔3 600米以下的地区。 面积400.25万公顷, 占全省土壤面积的6.11%, 其中耕灌土壤面积 1.51 万公顷, 占本类土壤面积的0.38%。 在极端干旱的气候, 粗骨性含盐母质, 稀疏的植被, 微弱的有机质积累, 普遍的风蚀, 石灰质的表聚、 石膏无机盐积累等条件下发育。 养分贫瘠、有机质含量低, 一般为0.5%以下, 通体有砾石, 强石灰反应, 碱性强烈, 覆盖度5%~10%, 有的地段小于5%。 (15) 灌淤土。 分布在东部农业区的海东地区、西宁市郊和黄南州尖扎县、 同仁县以及海南州贵德县等地的老川水地区。 面积4.86万公顷, 占全省土壤面积的0.075%。灌淤土是在灌溉条件下经过灌溉耕作、培肥而形成的高度熟化的耕作土壤, 是引黄、 湟灌区川水地区的中、高产土壤。剖面自上而下分为耕作层、灌淤熟化层和母质层。 熟化层一般厚度20~100厘米, 部分大于150厘米, 土壤肥力高。 (16) 盐土。 分布于柴达木盆地、果洛州玛多县,在环青海湖地区也有零星分布。 面积270.14万公顷,占全省土壤面积的4.12%。柴达木盆地盐土含盐量一般为3%~10%, 高者达20%以上。 盐土的剖面差异不明显, 无明显发育层次, 受地下水位高和干湿交替作用影响表层常具有盐霜或盐壳, 许多地区盐壳厚达15~20厘米。 土壤有机质层不明显, 结构粒状, 土质疏松, 在剖面中下部常见粉粒状结晶盐, 土壤常具潜育性, 有明显锈纹锈斑。 盐土亚类中, 碱化盐土和残积盐土仅供工业进行钾盐矿开采。草甸盐土、 沼泽盐土有191.84万公顷, 由于气候干旱和风蚀严重, 天然植被十分稀疏, 仅在靠近水源附近或低洼背风处才有天然草地和小片耕地及人工饲草地, 但由于耕种粗放, 改良措施跟不上, 大部分已弃耕。 (17) 沼泽土。 在青南高原和祁连山河流上游地势平坦低洼地区分布广泛, 青海湖滨也有零星分布。面积307.79万公顷, 占全省土壤面积的4.71%。 沼泽土主要受积水条件的作用, 成土母质为河流沉积物、湖积物。 沼泽土的剖面由泥炭层和潜育层构成。泥炭层有机质含量很高, 最高可达40%多。 高山带的沼泽土类, 植物生长稠密, 产草量高, 营养丰富,适口性好, 是牦牛良好的天然牧场。 (18) 泥炭土。 主要分布在玉树、果洛及祁连山地, 面积95.08万公顷, 占全省土壤面积的1.45%。黄河、长江源头的泥炭土, 适宜作夏季牧场放牧牦牛。 (19) 风沙土。 多分布于柴达木盆地、 茶卡盆地和共和盆地,青海湖和哈拉湖的东岸及江河源地区有零星分布。面积197.07万公顷,占全省土壤面积的3.04%。风沙土是风沙地区沙性母质上发育的土壤。风沙土常受风蚀、沙压、生物固沙,物质弱淋溶的影响,表层风蚀和覆沙交替进行,土层极不稳定,且土质粗,有机质含量低,发育程度弱,多处于幼年土阶段,是最瘠薄的土壤之一。 (20)新积土。主要分布于省内大河流或支流的河漫滩地或阶地,是幼龄的隐域性土壤。面积17.8万公顷,占全省土壤面积的0.27%。新积土是在近期因河流将携带的泥沙及其他物质沉积下来,或人工治河造田将其他的土壤搬运至河岸或低阶地堆垫而成的土壤。土壤质地的粗细与搬运前地区土壤质地的粗细直接相关。海东、海北、海南等地区的新积土较肥沃,柴达木盆地荒漠、半荒漠地区的新积土有机质含量极低。地处海拔较低的河漫滩的新积土,水热条件都比较好,经治河造田后改造成农田,成效较好。 (21)石质土。分布于山地的山脊、山梁、陡坡等处,一般海拔3 000~4 000米,面积35.18万公顷,占全省土壤面积的0.54%。石质土分布范围很广,也很分散。土壤属于初期改良阶段,土体发育不全,石灰含量高,土层浅薄,冲刷严重,土层厚度一般小于20厘米,局部地区,岩石裸露,粗骨性强,土体内多含石块和砾石,大于1厘米直径的砾石占50%以上,土粒积累于石块和碎石之间。石质土只能作为放牧的辅助草场。 (22)粗骨土。主要分布于海西州境内山地,其他各州也有零星分布,面积108.64万公顷,占全省土壤面积的1.66%。粗骨土土龄短,成土作用弱,粗骨性极强,富含砾石,土体浅薄,有机质含量低,通体呈强石灰反应。多位于陡坡地带,水热条件差,养分贫瘠,不利植物生长,改良利用困难。 ☚ (一)土地面积 (三)土地利用现状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