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由于各地的资源条件和乡镇企业的原有基础不同,城市辐射能力也不一样,山东省发展乡镇企业,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专业化方向与综合发展、城市和乡村相结合”的原则,统筹规划,分类指导,不搞一个模式,避免一刀切。在总的指导上,全省分为5个类型区:
❶鲁东区,包括青岛、烟台、威海、日照4个市和潍坊市的诸城、高密两市,共28个县(市、区),516个乡镇、8 887个村,土地、人口均占全省1/5以上,乡镇企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占全省50%—60%左右。该区地理环境优越,资源丰富,农业基础好,乡镇企业起步早,重点是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开展“三上三创一提高”,即上质量、上水平、上规模;创优质名牌、创出口创汇、创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素质,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
❷鲁中地区,包括潍坊市的潍城区、坊子区、寒亭区、寿光、昌邑、安邱、昌乐、青州等8县市区,淄博的临淄、淄川、张店、周村、桓台、博山等6县区,济南市的历城、章丘、长清和市郊区等4县区及惠民地区的邹平县,共19个县(市、区)、345个乡镇、1 435个村,土地、人口占全省12%—15%左右,乡镇企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约占全省1/5。该区农产品、矿石资源丰富,交通发达,城市辐射能力强,乡镇企业起步较早,发展较快,重点是依托城市,发展城乡一体化,多搞些技术密集型产业扩大出口创汇;
❸鲁中西地区,包括泰安市、济宁市(不含泗水县)、枣庄市(不含山亭区),以及济南市的平阴县,共有23个县(市、区),407个乡镇,14 839个村,土地、人口占全省15%—18%,乡镇企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占全省14%—16%以上。该区农产、矿产资源较丰富,湖泊面积大,名胜古迹多,交通方便,乡镇企业起步较晚,属于全省中等水平。主要是立足当地资源,因地制宜,调整结构,实行发展与提高并重,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走“种养加”相结合、“贸工农”一体化的路子;
❹鲁南区,包括临沂地区,潍坊市的临朐、五莲,济宁市的泗水及枣庄市的山亭,共有16个县(市、区), 378个乡镇,14 212个村,土地、人口分别占全省26%、15%以上,乡镇企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约占全省的10%。该区农产、矿产资源较丰富,但经济基础薄弱,交通不便,乡镇企业起步晚,素质差。主要是以开发矿产、农产资源为主,坚持“四轮驱动”,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矿产和建材业,大搞综合利用,发展交通业,搞活流通,促进山区经济发展;
❺鲁西北区,包括聊城、德州、菏泽地区、东营市和惠民地区(不含邹平),共有45个县(市),881个乡镇,31 689个村,土地、人口占全省1/3左右,乡镇企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约占全省1/5。该区农业资源丰富,是全国重点产棉区;石油储量大,为黄淮海开发区;交通较方便。但农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乡镇企业起步晚。主要是外延与内涵并重,近期以外延为主,由小到大,逐步壮大集体经济,并建立生产、加工、出口基地;强化服务体系,加快乡镇企业发展,为农业、城市大工业、外贸出口和油田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