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名特优稻米生产基地
青浦土地面积67 533.3公顷,其中,耕地面积占61.3%。至1999年末,全县可耕地面积28 588公顷。其中,粮田面积23 397.1公顷,蔬菜面积1 683.5公顷,其他经济作物3 507.4公顷。境内水面广,水质好。据测算,水资源年总量达116.63亿立方米,人均拥有淡水2.65万立方米,每亩耕地拥有2.26万立方米。
青浦首先在粮食生产上大力发展名特优的水稻生产。1994年,青浦正式被国家列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建设县。利用国家“粮棉大县专项贷款”,完成建设投资9 002万元,共建成25个项目。据统计,1994—1997年的四年中,全县减少耕地面积1 481.35公顷,减幅为5.2%,而粮食生产却增加31 864吨,增幅为12.4%。常年亩产从653.5千克,上升到784.2千克,增幅达20%。其中,优质稻米占粮食总产的78.3%以上。青角薄稻历史上集中在青浦朱家角一带种植。谷粒饱满,壳薄出糙率高,米粒晶莹透亮,米饭松软黏糯,不沾牙。每公顷产量4.5~5.3吨。1955年在农业部展览会上获金奖。生育期较长,在实行“三熟制”年代,几近淘汰绝迹。青浦从资源优势、市场前景出发,开发两种米(即特色米、糯玉米),培育近似“青角薄稻”的新米种,恢复发扬历史品牌。努力使主导产品进一步上规模、上质量、上档次。另外,利用糯米和小麦专门生产水磨糯米淀粉和麦淀粉,年设计能力为糯米淀粉2 500吨、麦淀粉5 000吨;1990年,利用“上农07黑糯米”为原料,酿制黑米新酒一乌贡珍酒,至1999年,生产能力由20万瓶增加到100万瓶,产值达千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