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发展方向 (二)发展方向总的是要向调整结构、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方向发展。 (1)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于最近提出25条措施,实行奖励,鼓励争项目,出重大成果,大力推进科技开发,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强化人才培养,增强发展后劲,努力改善科研工作条件。 (2)从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发,认真调整科研结构,转变内部运行机制。今后,农业科研要把高产、优质、高效作为主要目标,为繁荣农村经济多出商品价值高的科技成果和适用技术。 (3)为促进科研长入经济,要为改善科研工作的外部环境创造有利条件,特别是要增加农业科研的投入,改善科技人员的待遇。 ☚ (一)农业科研体制改革 第三节 农业科学技术推广 ☛
(二)发展方向 (二)发展方向福建农业发展要走高产、优质、高效的路子,发展集约化经营、改造传统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 稳定粮食生产,确保口粮自给。相对稳定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主攻单产,提高品质,优化结构;实行“保口粮,增优质,上饲料”的对策。增加水果、蔬菜、食用菌、肉蛋奶等,丰富食物源。促进多种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把饲料粮开发提上议事日程,独立一业,发展节粮型动物, 形成新的饲料粮种植业。 到2000年,粮食总产量达到980万吨,力争达到1000万吨,年均递增1.1%以上;水果、水产品、肉蛋奶和食用菌等非粮食物总量达到1000万吨; 蔬菜1000万吨;油料产量28万吨,年均增长4.0%;甘蔗产量400万吨,年均增长为5.9%;茶叶产量10万吨,年均增长4.6%。 ☚ (一)评价 (三)工程措施 ☛
(二)发展方向 (二)发展方向1995年,福建省如期实现了绿化八闽大地的宏伟目标后,在当年10月召开的中共福建省第六次代表大会上, 决定把林业产业列为全省重点培育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同年11月,中共福建省委、省人民政府召开全省林业工作会议, 对绿化达标后福建林业发展新的目标、基本思路和政策措施作出全面部署。12月, 作出“巩固绿化成果, 发展绿色产业,建设林业强省”的决定, 这些决策被列入《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1. 基本思路和战略布局。从1996—2010年,福建省林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围绕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建立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两大体系, 大力实施沿海防护林体系、生物多样性保护、速生丰产用材林、竹业和名特优经济林、林产工业等五大工程,进一步提高造林绿化和林业产业化水平,努力把福建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资源永续利用、科教兴林先进、绿色产业发达、林业实力雄厚的林业强省。 根据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纲要目标中提出的“加快闽东南开放开发,建设经济繁荣地带”和“加快内地山区开放开发,促使山区经济迅速崛起”这一区域发展战略的要求,今后5—15年,林业发展的战略布局是,在抓好沿海防护林体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林业生态体系建设的同时,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在内地山区加快商品用材林和工业原料林、竹林、干果类经济林基地建设,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闽东南加快短周期工业原料林、果茶等名特优经济林基地建设;加快福州、南平、三明、龙岩等四大林产工业中心的建设,培育支柱产业,壮大林业经济实力,实现林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 2. 发展目标。福建省林业发展总的目标是, 到200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0%,保持全国首位。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0%。有林地面积达到706.7万公顷,净增10万公顷。其中,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面积86.6万公顷,竹林面积86.6万公顷,经济林面积86.6万公顷。林木蓄积量达到4.05亿立方米, 净增1000万立方米。年木材产量达到900万立方米,其中商品材产量700万立方米。年毛竹产量达到9500万根,其中商品毛竹产量9000万根,木材综合利用率达到65%,毛竹综合利用率达到75%。人造板产量达到100万立方米。松香及二次加工产品产量达到12万吨。木浆造纸产量达到77万吨, 纸及纸制品产量达到110万吨。干鲜果产量达到400万吨。鲜笋产量达到100万吨。茶叶产量达到14万吨。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560亿元。 到2010年,全省有林地面积达到720万公顷,净增有林地面积23.3万公顷。其中,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面积100万公顷,竹林面积100万公顷,经济林面积100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达到4.3亿立方米,净增蓄积量300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1%;城市绿化覆盖率不低于35%。年木材产量达到1100万立方米,其中商品材产量800万立方米。毛竹年产量达到1.4亿根,其中商品毛竹产量1.3亿根。人造板年产量达到150万立方米。松香及二次加工产品年产量达到20万吨。木浆造纸年产量达到140万吨,纸及纸制品年产量达到200万吨。干鲜果年产量达到500万吨。鲜笋年产量达到150万吨。茶叶年产量达到20万吨。木材综合利用率提高到70%,竹材综合利用率提高到80%。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1 200亿元。 3.发展重点。 (1)加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加快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步伐。到2000年,林网保护面积达到80%,道路及河流两侧基本绿化,3 000多公里大陆海岸线基干林带基本合拢。到2010年,林网保护面积提高到95%,道路及河流两侧全面绿化,大陆海岸线基干林带全面合拢。同时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建设。“九五”期间,新增保护区面积达到58.7万公顷。到2000年,自然保护区、小区(点)总面积提高到68.5万公顷,占全省陆地总面积的5.6%;21世纪前10年,保存阔叶林面积209.2万公顷,占全省陆地总面积的17%;全面完成森林、湿地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的建设。 (2)加速各类林业基地建设,建好林业产业的“第一车间”。 ❶加快速生优质商品用材林及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把速生丰产林面积发展到100万公顷; ❷加速竹业资源培育,山区以发展毛竹为主,沿海地区以发展绿竹、麻竹为主; ❸大力发展名特优经济林基地,沿海以发展龙眼、荔枝、柑桔、柚、橄榄等为主,山区以发展板栗、柰、油茶、油桐为主。 (3)大力发展林产品加工业,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林业产业整体水平。“九五”期间,继续建好福州、南平、三明、龙岩四大林产加工业中心。到2000年,建成30个年产值亿元以上的林产品加工业骨干企业,完成10个年产值上亿元的大中型老企业的技术改造任务。到2010年,把林产加工业建成布局合理、规模适宜、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高的龙头产业。 (4)大力发展多种经营,推动林业经济迈上新台阶。充分利用林区的非林资源和劳力资源,因地制宜发展非林产业;继续发展香菇、金针菇、灵芝等食用菌生产,把食用菌产量提高到20万吨;把花卉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来抓,到2010年实现年产值3亿元。 (5)加强森林景观及配套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充分利用森林可为人们提供游乐、休闲、疗养等多种功能,发展以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为主的森林旅游业。 ☚ (一)评价 第四节 畜牧业 ☛
(二)发展方向 (二)发展方向1996—2010年是福建农垦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为确保农垦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进步,为国家作出更大贡献,走出一条具有福建农垦经济发展特色的新路子, 农垦系统提出了基本努力目标。 基本思路是: 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加快生产力发展,全面完成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任务。加快农垦经济体制的转变,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农垦管理体制和企业运行机制;加快农垦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努力提高第一产业,巩固壮大第二产业,积极开拓第三产业,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加速产业化进程, 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依靠科技进步,增大科技含量,大幅度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实现农垦经济集约化、规模化、区域化。坚持两个文明建设,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实现经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 使农垦系统成为充满生机,结构优化,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社会稳定, 文明程度高, 起示范作用的新型农垦企业群体。 奋斗目标:在1995年国民生产总值提前翻两番多的基础上,2000年再实现翻番,2010年再翻两番,使农垦经济的综合生产能力上一个大台阶, 职工生活提前实现小康目标, 高於全省农村平均水平。 ☚ (一)农垦经济评价 (三)实现发展目标的有利条件 ☛ 000084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