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二) 农药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二) 农药 (二) 农药浙江省的农药工业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 (一) 化肥 (三) 农膜 ☛ (二) 农药 (二) 农药新中国成立前,浙江主要利用植物性农药防治病虫害。新中国成立后,各级政府逐步提倡推广使用化学农药。1951年,供销社开始供应六六六、滴滴涕、西力生、赛力散、漂白粉、冰醋酸、硫璜、福尔马林、硫酸铜等农药。1956年开始,增加了1605、1059、敌百虫、敌敌畏等有机磷农药的使用。70年代陆续增加稻瘟净、克瘟散、除草醚、扑草净、绿麦隆等农药。80年代推广使用氯氰菊脂、杀灭灵、三环唑、氟乐灵、单甲脒、螨死净、三唑磷、杀虫双、达螨净、扑虱灵等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90年代,全省常用农药品种有107个,其中杀虫剂46个,杀菌剂28个,除草剂33个。1990年,全省农药使用量达55 347吨,其中刹虫剂31 876吨,杀菌剂13 351吨,除草剂4 808吨。1992年,农药施用量达到57 453吨 (表2-5-3)。 表2-5-3 农药施用量
☚ (一) 化肥 (三) 农膜 ☛ (二) 农药 (二) 农药新中国成立以来,浙江省化学农药销售量不断增加。1991年年销量高达5. 69万吨,其中:杀虫剂占66%,杀菌剂占23%,除草剂占11%(表2-5-7)。 表2-5-7 主要年份农药年销售量 单位: 吨
1. 农药来源。浙江省的化学农药来源,主要有国家分配、地方进口、省内生产和省外采购四个方面。 (1) 国家分配。化学农药属国家计划管理商品。1953年开始,由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统一组织订货,按计划分配调拨。实行统一分配、调拨的农药有六六六、滴滴涕、西力生、赛力散、鱼藤精、硫酸铜、砷酸铅、砷酸钙、甲基溴、1605、1059等杀虫、钉菌、拌种剂,以及少量进口农药。 1958年,国家分配给浙江的化学农药有六六六原粉、滴滴涕原粉等8 023吨。1959—1963年为36 146吨,平均每年7 229吨。1964年以后,国家分配调拨数量不断增加。1966年14 519吨;1967年17 640吨;1970—1972年61 894吨.平均每年20 631吨;1973—1978年145 025吨,平均每年24 170吨; 1980年为29 870吨,是国家分配浙江省化学农药最多的一年。1983年以后,省内农药产量增加,大部分农药品种出现产大于销。因此,国家除分配进口农药外,农药分配数量逐年减少,1986年1 259吨,1991年541吨,1992年60吨。 (2) 地方进口。1958年,浙江省首次进口农药六六六原粉1 214吨;1959年进口六六六原粉3 309. 6吨、1059乳油30吨。3年国家经济困难时期,地方进口减少。1961年进口六六六原粉3 022吨;1962年进口666原粉168吨,乳化剂82吨;1966年以后,改为进口苯,交给衢州化工厂生产六六六原粉。随着国家分配和省内农药生产增多,地方进口的主要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新品种。1970—1980年,先后进口托布津、克菌丹、硫酸铜等农药843吨;1981年进口克瘟散200吨;为了进行农药品种更新换代,1983年进口呋喃丹、溴氰菊酯、速灭杀丁、甲基托布津、杀草丹等新品种940吨;1984年进口叶蝉散、富士一号、克螨特等720吨; 1987—1992年进口速螨酮、霸螨灵、抑太保、速朴杀、尼索朗、螨克、百菌清、速克灵、盖草能、精稳杀得等1 544吨,年均257吨。 (3)省内生产。1954年,省农资公司为了支援农药生产,组织技术人员配合工厂研制0.5%六六六粉,并购进六六六原粉和填充料,委托工厂加工成药。1955年,省农资公司协助民生制药厂建立农药车间,加工25%滴滴涕乳油。1958年,衢州化工厂六六六原粉车间建成投产。接着,杭州、兰溪、宁波、嘉兴、温州、海宁、黄岩、桐庐、建德等地相继建起了农药厂。生产品种从加工六六六粉、滴滴涕乳油,逐步增加敌百虫、乐果、敌敌畏、马拉松、1605、毒杀芬、稻瘟净、甲胺磷、亚胺硫磷、杀螟松、杀虫双、二甲四氯、除草醚、井岗毒素、来瘟素、磷化锌等31个品种。1960年,全省生产农药2 887吨,1965年达到17 076吨。“文化大革命”期间生产曾一度下降,1968年产量为7 328吨。1978年以后,生产稳步上升。1980年开始,省农资公司配合农药工业部门调整产品结构,对甲胺磷、甲基1605、氧化乐果、杀螟松等短线产品,采取在收购价上给予优惠,支持工厂扩大生产。1982年,全省有农药厂26家,年产农药4.6万吨,所产农药除满足本省需要外,还支援全国20多个省市,1982年调出12 455吨,1983年调出9 252吨。以后,由于品种结构的调整,高含量农药增加,产量有所下降,1986—1991年生产农药(折纯)13.07万吨,年均2. 18万吨。 (4) 省外采购。浙江省从省外采购调入的农药主要有杀虫双、辛硫磷、绿麦隆、九二○、代森锌、三氯杀螨醇、稻脚青、硫酸铜等。1981—1985年,平均每年购进约2 000吨。1986年以后,敌敌畏、氧乐果、甲胺磷等短线品种以及部分经济作物用药,采取拾遗补缺的办法,亦由省外采购。 2.调拨储备。农药由省统一分配,省农资公司会同农业部门,根据病虫预测预报、商业库存和各地要货计划,结合可供货源情况制订分品种分配计划,下达各市县。省内生产的农药,由各市、县农资公司根据省分配计划,与工厂签订产销合同,按合同收购调拨。省进口、国家分配调入和省计划外采购的农药,由省农资公司安排调拨。 为了稳定农药市场供应,确保救灾的急需,省、市(地)、县农资公司都有一定数量的储备。50年代,县以上的各级机动储备农药约占全年销售量的20%左右; 1960年,省和专区二级机动储备农药,约占全年货源的30%—40%; 1965年以来,全省农药销量与年末库存量之比,一般为1:0.5。1986年开始,为增强政府调控能力,省政府决定,省级救灾农药每年储备2 000吨,省财政每年贴息100万元,储备任务由省农资公司承担,储备品种由省农资公司会同省农业厅商定。 3.安全管理。1957年,省供销社会同省农业厅、省卫生厅共同制订了 《浙江省安全使用对硫磷与内吸磷的操作规程》。1963年,棉区大量推广使用1059剧毒农药,曾发生多起中毒事故。1964—1965年,省供销社和农业厅、公安厅、卫生厅,先后联合下达通知,要求各地严格执行《有机磷剧毒农药安全使用实施细则》和 《剧毒农药经营管理安全条例 (草案)》。1979年以后,农药品种、数量不断增加,剧毒农药敞开供应。为了加强农药安全供应与使用,1980年5月,省供销社发了《农药安全供应试行守则》,对农药实行专仓保管、分类堆放。1982年以后,为适应农户安全合理使用农药,采取大包装改小包装、实行分装供应,并帮助生产大队(村)建立配药站、农资服务站,开展农药拆零供应。1990年以后,全省供销社农资部门创办庄稼医院和庄稼诊所,开展一条龙服务,以确保农药的安全供应和使用。 ☚ (一) 化肥 (三) 农膜 ☛ (二) 农药 (二) 农药江苏使用农药,品种由少到多,由低含量到高含量,由低效到高效,不断更新换代。50—70年代,以有机氯六六六、滴滴涕等杀虫剂,有机汞西力生、赛力散等杀菌剂为主。因长期使用,害虫产生抗药性以及高残留问题,80年代初停止生产和使用。此后,常用的农药有:杀虫剂甲胺磷、久效磷、呋喃丹、敌敌畏、敌百虫、西维因、乐果、速灭威、混灭威、1605、1059等;杀菌剂敌锈钠、二硝散、代森锌、托布津、多菌灵、防霉宝等; 除草剂2甲4氯、除草醚、绿麦隆、敌稗等;调节剂矮壮素、棉壮素、丰收素、乙烯利等。 ☚ 3.销售 1.供应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