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二) 农药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二) 农药

(二) 农药

浙江省的农药工业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1.起步阶段(1956—1966年)。浙江省农药工业起步于1956年。1957年10月,省化工研究所实验厂、钙镁磷肥厂和颗粒肥料厂三家合并建成杭州农药厂,生产六六六粉。1958年,杭州农药厂的敌百虫合成车间建成投产,标志着浙江省的农药工业进入了合成农药新阶段。
1966年,浙江省农药企业发展到105个,原药年生产能力突破5 000吨(折100%有效成分计,下同),实际生产原药5 401吨、品种9个,全部属杀虫剂,其中,有机氯有六六六粉和毒杀酚两种; 有机磷有敌百虫、敌敌畏、乐果、甲基对硫磷、马拉松、亚胺硫磷和杀螟松等7种,全年农药工业总产值达7 482万元。
2. 徘徊阶段 (1967—1978年)。“文化大革命”初期,浙江省不少农药企业停工停产,全省农药产量急剧下降,1968年的农药产量仅为1966年的50.7%。1969年以后,浙江省的农药企业数量有了较大的恢复和发展,农药产量逐年上升,品种略有增加。1971年,全省农药原药产量突破万吨大关,产量达1.03万吨,上了第一个台阶。1973年又达到了新的高峰,产量为1.36万吨。1974年受“批林批孔”的影响,农药生产又一次跌入低谷,1976年农药原药产量仅6 447吨,工业总产值仅5 878万元,只相当于1966年的水平。
3. 发展阶段 (1979—1992年)。1979年以后,浙江省农药工业进入了稳定发展的阶段。1983年农药原药产量突破2万吨大关,上了第二个台阶。1992年原药产量达2. 79万吨,装置生产能力为5万吨/年,品种有杀虫杀螨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杀鼠剂等五大类60多个。杀虫、杀菌、除草三大类农药的比例结构渐趋合理,从1980年的91.4、7.3、1.3调整到1990年的76.1、14.1、9.8。新剂型、新制剂,尤其是复配农药制剂有了很大的发展。浙江省农药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8左右,仅次于江苏省,名列全国第二。农药产量除了满足本省农业所需外,50%以上销往外省,并有一定的出口量,1992年出口农药21种、5 861吨,创汇2 100多万美元,已经成为浙江外贸出口中的一个重要品种。浙江省农药工业的生产技术、产品质量、企业管理、装备水平在全国都名列前茅。

☚ (一) 化肥   (三) 农膜 ☛

(二) 农药

(二) 农药

新中国成立前,浙江主要利用植物性农药防治病虫害。新中国成立后,各级政府逐步提倡推广使用化学农药。1951年,供销社开始供应六六六、滴滴涕、西力生、赛力散、漂白粉、冰醋酸、硫璜、福尔马林、硫酸铜等农药。1956年开始,增加了1605、1059、敌百虫、敌敌畏等有机磷农药的使用。70年代陆续增加稻瘟净、克瘟散、除草醚、扑草净、绿麦隆等农药。80年代推广使用氯氰菊脂、杀灭灵、三环唑、氟乐灵、单甲脒、螨死净、三唑磷、杀虫双、达螨净、扑虱灵等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90年代,全省常用农药品种有107个,其中杀虫剂46个,杀菌剂28个,除草剂33个。1990年,全省农药使用量达55 347吨,其中刹虫剂31 876吨,杀菌剂13 351吨,除草剂4 808吨。1992年,农药施用量达到57 453吨 (表2-5-3)。

表2-5-3 农药施用量


名称单位1990年1991年1992年1993年
农药55 34758 72157 45348 098
☚ (一) 化肥   (三) 农膜 ☛

(二) 农药

(二) 农药

新中国成立以来,浙江省化学农药销售量不断增加。1991年年销量高达5. 69万吨,其中:杀虫剂占66%,杀菌剂占23%,除草剂占11%(表2-5-7)。

表2-5-7 主要年份农药年销售量


单位: 吨


年份农药总销量年份农药总销量
1952
1959
1965
1970
1975
1980
211
26 000
41 480
69 807
69 079
91 663
1984
1985
1988
1990
1991
1992
41 917
34 093
42 809
54 728
56 923
45 833

1. 农药来源。浙江省的化学农药来源,主要有国家分配、地方进口、省内生产和省外采购四个方面。
(1) 国家分配。化学农药属国家计划管理商品。1953年开始,由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统一组织订货,按计划分配调拨。实行统一分配、调拨的农药有六六六、滴滴涕、西力生、赛力散、鱼藤精、硫酸铜、砷酸铅、砷酸钙、甲基溴、1605、1059等杀虫、钉菌、拌种剂,以及少量进口农药。
1958年,国家分配给浙江的化学农药有六六六原粉、滴滴涕原粉等8 023吨。1959—1963年为36 146吨,平均每年7 229吨。1964年以后,国家分配调拨数量不断增加。1966年14 519吨;1967年17 640吨;1970—1972年61 894吨.平均每年20 631吨;1973—1978年145 025吨,平均每年24 170吨; 1980年为29 870吨,是国家分配浙江省化学农药最多的一年。1983年以后,省内农药产量增加,大部分农药品种出现产大于销。因此,国家除分配进口农药外,农药分配数量逐年减少,1986年1 259吨,1991年541吨,1992年60吨。
(2) 地方进口。1958年,浙江省首次进口农药六六六原粉1 214吨;1959年进口六六六原粉3 309. 6吨、1059乳油30吨。3年国家经济困难时期,地方进口减少。1961年进口六六六原粉3 022吨;1962年进口666原粉168吨,乳化剂82吨;1966年以后,改为进口苯,交给衢州化工厂生产六六六原粉。随着国家分配和省内农药生产增多,地方进口的主要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新品种。1970—1980年,先后进口托布津、克菌丹、硫酸铜等农药843吨;1981年进口克瘟散200吨;为了进行农药品种更新换代,1983年进口呋喃丹、溴氰菊酯、速灭杀丁、甲基托布津、杀草丹等新品种940吨;1984年进口叶蝉散、富士一号、克螨特等720吨; 1987—1992年进口速螨酮、霸螨灵、抑太保、速朴杀、尼索朗、螨克、百菌清、速克灵、盖草能、精稳杀得等1 544吨,年均257吨。
(3)省内生产。1954年,省农资公司为了支援农药生产,组织技术人员配合工厂研制0.5%六六六粉,并购进六六六原粉和填充料,委托工厂加工成药。1955年,省农资公司协助民生制药厂建立农药车间,加工25%滴滴涕乳油。1958年,衢州化工厂六六六原粉车间建成投产。接着,杭州、兰溪、宁波、嘉兴、温州、海宁、黄岩、桐庐、建德等地相继建起了农药厂。生产品种从加工六六六粉、滴滴涕乳油,逐步增加敌百虫、乐果、敌敌畏、马拉松、1605、毒杀芬、稻瘟净、甲胺磷、亚胺硫磷、杀螟松、杀虫双、二甲四氯、除草醚、井岗毒素、来瘟素、磷化锌等31个品种。1960年,全省生产农药2 887吨,1965年达到17 076吨。“文化大革命”期间生产曾一度下降,1968年产量为7 328吨。1978年以后,生产稳步上升。1980年开始,省农资公司配合农药工业部门调整产品结构,对甲胺磷、甲基1605、氧化乐果、杀螟松等短线产品,采取在收购价上给予优惠,支持工厂扩大生产。1982年,全省有农药厂26家,年产农药4.6万吨,所产农药除满足本省需要外,还支援全国20多个省市,1982年调出12 455吨,1983年调出9 252吨。以后,由于品种结构的调整,高含量农药增加,产量有所下降,1986—1991年生产农药(折纯)13.07万吨,年均2. 18万吨。
(4) 省外采购。浙江省从省外采购调入的农药主要有杀虫双、辛硫磷、绿麦隆、九二○、代森锌、三氯杀螨醇、稻脚青、硫酸铜等。1981—1985年,平均每年购进约2 000吨。1986年以后,敌敌畏、氧乐果、甲胺磷等短线品种以及部分经济作物用药,采取拾遗补缺的办法,亦由省外采购。
2.调拨储备。农药由省统一分配,省农资公司会同农业部门,根据病虫预测预报、商业库存和各地要货计划,结合可供货源情况制订分品种分配计划,下达各市县。省内生产的农药,由各市、县农资公司根据省分配计划,与工厂签订产销合同,按合同收购调拨。省进口、国家分配调入和省计划外采购的农药,由省农资公司安排调拨。
为了稳定农药市场供应,确保救灾的急需,省、市(地)、县农资公司都有一定数量的储备。50年代,县以上的各级机动储备农药约占全年销售量的20%左右; 1960年,省和专区二级机动储备农药,约占全年货源的30%—40%; 1965年以来,全省农药销量与年末库存量之比,一般为1:0.5。1986年开始,为增强政府调控能力,省政府决定,省级救灾农药每年储备2 000吨,省财政每年贴息100万元,储备任务由省农资公司承担,储备品种由省农资公司会同省农业厅商定。
3.安全管理。1957年,省供销社会同省农业厅、省卫生厅共同制订了 《浙江省安全使用对硫磷与内吸磷的操作规程》。1963年,棉区大量推广使用1059剧毒农药,曾发生多起中毒事故。1964—1965年,省供销社和农业厅、公安厅、卫生厅,先后联合下达通知,要求各地严格执行《有机磷剧毒农药安全使用实施细则》和 《剧毒农药经营管理安全条例 (草案)》。1979年以后,农药品种、数量不断增加,剧毒农药敞开供应。为了加强农药安全供应与使用,1980年5月,省供销社发了《农药安全供应试行守则》,对农药实行专仓保管、分类堆放。1982年以后,为适应农户安全合理使用农药,采取大包装改小包装、实行分装供应,并帮助生产大队(村)建立配药站、农资服务站,开展农药拆零供应。1990年以后,全省供销社农资部门创办庄稼医院和庄稼诊所,开展一条龙服务,以确保农药的安全供应和使用。
☚ (一) 化肥   (三) 农膜 ☛

(二) 农药

(二) 农药

江苏使用农药,品种由少到多,由低含量到高含量,由低效到高效,不断更新换代。50—70年代,以有机氯六六六、滴滴涕等杀虫剂,有机汞西力生、赛力散等杀菌剂为主。因长期使用,害虫产生抗药性以及高残留问题,80年代初停止生产和使用。此后,常用的农药有:杀虫剂甲胺磷、久效磷、呋喃丹、敌敌畏、敌百虫、西维因、乐果、速灭威、混灭威、1605、1059等;杀菌剂敌锈钠、二硝散、代森锌、托布津、多菌灵、防霉宝等; 除草剂2甲4氯、除草醚、绿麦隆、敌稗等;调节剂矮壮素、棉壮素、丰收素、乙烯利等。

☚ 3.销售   1.供应 ☛
0002966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2:5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