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农用物质投入和农业机械化、电气化水平
1980—1990年,全市农用物质投入虽呈增长趋势,但波动较大。化肥施用量,1980年70.98万吨,1985年56.29万吨,1990年78.21万吨,1990年比1980年增加10.2%;农药1983年6377吨,1987年5047吨,1990年3966吨,1990年比1983年减少37.81%;农膜1983年417.6吨,1987年1583吨,1990年1023吨,1990年比1983年增加1.45倍;农用柴油1983年22735吨,1987年38498吨,1990年61182.6吨,1990年比1983年增加1.69倍。
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市农业机械总规模和机具配套程度都有了新的变化。1965—1990年,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由1.92万千瓦增加到134.88万千瓦,增长69.25倍;农用大型拖拉机由215台增加到3 376台,增长14.7倍,手扶拖拉机由55台增加到42 563台,增长772.9倍;农用排灌动力机械由653台增加到14 990台,增长21.9倍;农用载重汽车由8辆增加到4 329辆,增长540倍。农业机械总值由1985年的25 614万元, 增加到1990年的44 135万元, 增长72.3%。
农村小水电站,1965年仅有163个,1990年达345个,发电量10.43亿千瓦小时。全市水能资源分布集中在西部山区及山前地带,彭县、都江堰、崇庆、邛崃、大邑5县(市)的蕴藏量达114.9万千瓦,占全市总量的71.1%,可开发量53万千瓦,占全市的81.2%。农村用电率和用电量,随着电力事业的发展不断上升。1990年底,各县(区、市)及乡镇、村通电率达100%,通电户187.26万户,占总户数的91%,接近初级农村电气化试点县指标。1990年全市农村用电量7.75亿度,为1985年的1.98倍。大邑、都江堰、彭县3县(市)已实现初级电气化;崇庆、郫县两县被列入全国第二批农村初级电气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