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农林牧渔结构与布局
调整优化农业内部结构,要以畜牧业和水产业为突破口,支持发展畜牧业、水产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形成种养与加工结合,农林牧渔相结合的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促进农业全面发展。到2000年四业结构调整为50∶7∶35∶8,2010年调整为45∶9∶37∶9。
畜牧业:在稳定发展肉猪生产的同时,重点发展食草型、节粮型畜禽生产,加大特种动物养殖的比重,形成创汇农业的重要产业,大力发展高品质的畜产品加工业,逐步实现畜牧业结构升级。在布局上,大中城市郊区重点发展畜禽、蛋奶生产,建设一批生产基地;在桂东南地区以高效养殖业为起点,积极发展特种动物养殖和瘦肉型猪的生产,并由东向西辐射推广,建立起现代化规模养殖,逐步推进畜禽生产规模化、经营集约化、服务社会化。西部、西北部石山地区加快发展草食动物,大力发展羊牛生产。
渔业:充分利用一片海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海淡水养殖增殖,加快发展远洋捕捞,搞好水产品的综合加工利用,积极发展海珍品养殖,逐步形成一批科技含量高、规模效益高、出口创汇好的海珍品生产基地。在区域布局上,淡水渔业以充分利用内陆池塘、水库星罗棋布,河流众多的有利条件,以江河、水面开发为重点,大力发展三网养殖,提高优质鱼的比重和单产水平,提高资源利用率,建设一批城郊精养高产商品鱼基地。沿海重点开发浅海滩涂,以养殖加工举世闻名的南珠为突破口,积极发展海珍品养殖,形成沿海地区的优势产业;海洋捕捞,重点开发南海群岛海域渔场和积极发展西非、西南太平洋海域的远洋捕捞。
林业:在目前基本实现灭荒,到2000年达到绿化标准的总体要求下,以培育森林资源,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加木材产品供给能力为出发点,以集约经营的方式,建设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同时,进一步调整林种结构,重视防护林建设,特别是要加大水源林水源涵养林的投资,改善生态环境,积极发展经济林,经济林的比重达到10%以上;发展林化工业,提高林产品经济效益,逐步实现林业生产社会效益与自身经济效益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