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农业发展展望
株洲市将继续贯彻优先发展农业的方针, 把农业放在首位, 继续深化农村改革, 在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双层经营体制的基础上, 积极发展合作制和股份制经济; 加大农业对外开放力度, 大力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促进农业朝产业化方向发展; 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做到村村通公路、村村通程控电话、村村通电, 基本能饮用清洁卫生水; 加强农村服务体系建设, 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 加大对部分贫困山区和老区的扶贫力度, 开发当地资源, 加快经济发展。
(1) 加大农业产业化力度, 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以市场为导向, 以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为龙头,实行区域化布局, 专业化生产, 规模化经营。在经营组织形式上, 从实际出发, 分别采取公司+农户、专业市场+农户、加工企业+农户、生产基地+农户、专业协会+农户等形式, 逐步形成贸工农一体化, 产供销一条龙的经营机制, 使产业经走上良性循环运行轨道。
(2)稳定粮食生产, 抓好“菜篮子” 工程, 保障供应。要稳定粮食播种面积, 切实保护好耕地, 做好后备资源开发工作, 将年均耕地减少面积控制在300公顷以内, 重点抓好现有四个商品粮基地县的配套完善和2.5万公顷中低产田改造, 巩固和提高吨粮市建设成果。同时抓好农业科学技术和优良品种的推广,努力提高粮食单产和粮食品质, 要巩固一线蔬菜基地, 发展二线蔬菜基地。
(3)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和结构调整力度, 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一是调整种植业结构, 提高经济作物比重, 每年扩大经济作物面积7 000公顷以上, 使经济作物收入逐步超过粮食作物收入。二是调整农业内部结构, 提高养殖比重, 在巩固瘦肉型猪商品基地, 保持生猪饲养量年递增8%的基础上, 大力发展牛、羊、鹅等草食动物和特种养殖业。同时积极开发水面养殖, 大力发展网箱养鱼, 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和交通优势, 形成畜牧水产品生产基地, 提高养殖业收入占农业收入的比重。
(4) 加强基地建设, 加快规模经济和高效农业发展。重点抓好茶陵县商品牛基地建设, 达到年养殖6000头; 完善株洲县、醴陵市黑山羊基地、株洲县及攸县肉鸭基地和炎陵县白鹅基地; 抓好茶陵县金银湖高效农业基地开发试点, 建设2~3个滩涂、荒地、水面综合开发, 集种植、养殖、加工为一体的立体农业示范工程; 抓好朱亭高效林业示范片建设和炎陵县、攸县2万公顷名优水果基地开发及低产果园、油茶林、低残林改造。同时抓好市县两级优质水果苗圃基地建设, 并兴建几座规模较大的名特优水果加工厂。
(5)加强水利建设, 提高抗灾能力。重点抓好湘江防洪工程、洮水电站、桃源洞电站、官庄水库病险整治、酒埠江灌区、官庄水库醴陵灌区、河东灌区、岩口水库、茶安灌区改造、老虎岩水库、黄沙桥水库、大京水库及白石港电排提引等工程建设, 确保全市增加蓄引提水量9.4亿立方米, 新增有效灌溉面积6 800公顷, 新增水电装机10千瓦左右。到2000年,基本实现水利工程无隐患, 渠道塘基全被覆, 河堤防洪要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