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二)交通运输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二)交通运输

(二)交通运输

本市交通比较方便。新中国成立40多年来,贵阳市已由一个经济萧条、交通闭塞、文化落后、设备简陋的旧城市,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新兴工业城市。铁路有贵昆、川黔、湘黔、黔桂等4条干线;公路四通八达,有黔桂、滇黔、川黔、贵开、贵惠5条对外干线和3条辅助出口公路与全省各地、州、市、县相通。同时,乡乡村村通公路,通车里程达1 100公里,已形成一定规模的交通运输网络,对发展城郊农业经济创造了较好的条件。

☚ (一)农村人口及劳动力   (三)水利设施 ☛

(二)交通运输

(二)交通运输

1. 农村汽车运输。1949年前农村、牧区没有汽车,农民外出多以牲畜代步。1958年为适应大炼钢铁和人民公社化的需要,自治区交通厅将直属运输企业的716辆营运汽车,下放各地州市县管理。各县用这些汽车成立县车队,每个县车队有汽车3至5辆,多者8至10辆,以担负县乡之间短途货运为主。同一时期,伊宁、疏附、米泉、奇台、吐鲁番、鄯善、托克逊等县人民公社开始购置汽车,有的是农用简易汽车,但数量有限。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牧区汽车数量日益增多,并出现了汽车运输专业户。这些运输专业户多数为个体经营,农忙务农,农闲搞运输,也有的以经营运输为职业。据统计,1978年全区有农用汽车2 867辆,1980年5 533辆,1985年11 434辆,1995年12 383辆,18年增长了3. 3倍,其中约有1/10属于农村个体运输专业户。农用汽车车型以上海、北京单排、双排座130型货运汽车和三轮车较多,且有进一步发展趋势,将逐步取代拖拉机运输。
2. 农村拖拉机运输
。50年代中期开始引进拖拉机,主要分布在兵团团场。60年代农村拖拉机逐渐增多,以轮式拖拉机为主。70年代开始使用小四轮和手扶式拖拉机。据统计,1978年全区有小型拖拉机7 813台,1995年增到155 084台。这种小四轮和手扶式拖拉机价格低廉,用途广泛,既用于耕种,又可用于轧油、磨粉、抽水、发电等。并可挂上拖斗作为运输工具,用来拉运蔬菜、煤炭、沙石料等。全区约有1/10的中小型拖拉机利用农闲时间从事区间短途运输。
3. 农村畜力运输
。新疆畜力数量多,分布广泛,马、牛、驴、驼遍布全区,承担着农牧区主要运输任务。尤以北疆盛产马,南疆盛产驴,是农牧区传统的运输代步工具。40年代奇台是北疆重要商埠,养驼业发达,当时有驼1. 5万余峰,通过草原之路来往于新疆、绥远(即现在的呼和浩特) 之间,每年完成运量13 500余吨。有的养驼专业户成为当地的殷富大户。
畜力运输工具,南疆和吐鄯托、哈密一带多为木制高轮大车,俗称 “亚力雅”。北疆农村则有依照内地制做的铁轮大车和从原苏联引进的“槽子车”、“六根棍”等。
50—70年代,牲畜和畜力牵引的大车,仍是农牧区的主要运输工具。所不同的是,胶轮大车逐渐代替“亚力雅”和铁轮大车,毛驴架子车(一种轻型胶轮木制车)逐步取代木制大车。骆驼已被淘汰,马、牛、驴等在农村、牧区还继续使用,主要用于农事耕作,从事运输的除毛驴架子车数量较多外,其它已不多见。
据统计资料,1960年全区有畜力车2 881辆,驮畜6 306头;1978年畜力车3 304辆,驮畜1 393头;至1993年数量已明显减少,估计毛驴架子车约10万余辆,大部分为个体经营。
4.调整支农物资运价
。50年代初中期,农业物资汽车运价与其它物资汽车运价相同。1961年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和“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自治区交通厅报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将支农物资,如农药、化肥、农机具、农用油、籽种等运价,由每吨公里0.20元调整为0.18元。这一规定受到各级党政领导和广大农民的欢迎,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促进了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发展。1990—1995年,全区调运化肥、农药支农物资约24.5亿吨公里,仅运费优惠一项,自治区直接支援农业4 900多万元。
5.农用拖拉机养路费
。1980年10月2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了《公路养路费征收和使用实施办法》,规定农村(牧区)生产队、生产大队参加营运的拖拉机,按汽车费率或费额的40%计征,即减征60%。1984年为积极扶持农民个人或联户运输业的发展,自治区交通厅和有关部门联合发出通知,规定对农民个人或联户的拖拉机从事非营业性运输时,可免征养路费。难以区分营业性运输或非营业性运输的拖拉机,按汽车费额的40%,1年之中征6个月。据不完全统计,从1984年至1993年,交通厅原监理部门和交通征稽部门征收农用拖拉机养路费约9 771万元。
6.新增客运路线
。50—60年代,新疆因运力紧张,从县城通往乡镇的汽车客运路线,除乌鲁木齐、伊宁、喀什、哈密、吐鲁番等少数城市开放农牧区客运班车外,全区多数城乡没有固定的汽车客运路线。70年代后,随着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各地州市所属各县用自治区交通厅下放的汽车,并自筹资金购置新车,开放区间客运班车。80年代后,地州市和部分县先后建立客运站、客运服务中心,通往乡镇、团场的班车路线日渐增多,并日臻完善,基本实现县县有公路、乡乡通汽车的目标。1987年全区86个市县有73个市县还开放了农牧区夜宿班车。至1995年底全区共有通往乡镇的汽车客运路线936条,每日发往乡镇客运班车7 319车次,年客运量5 881.2万人次。兵团系统现有大中型客车3 203辆,专业运输公司客车381辆,由农业师所在地通往团场及营运的客运路线24条,日发班车196车次,全长41 432公里,年客运量2 024.8万人次,周转量46 176万人公里。

☚ (一)公路建设   三、邮电通讯 ☛
0002095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0: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