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季风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季风

季风1919—1945.8.23

原名李福禹。笔名有季风、季疯、李季风等。辽宁辽阳人。九一八事变后,辍学入关参加抗日游击队,后返回东北。1939年到1941年冬,先后任长春《民生报》编辑、《大同报》副刊编辑。1941年12月被日本特务机关逮捕,1945年日寇投降后出狱,随即被暗杀于沈阳。1939年起在长春《大同报》、大阪《华文大阪每日》、东北《新满洲》杂志等报刊发表散文、诗歌。其代表作是杂文集《杂感之感》(1940年,长春益智书店出版)。此外,还著有小说《昙花一现》、《夜》等。他的杂文文笔犀利、见解深刻、敢于抨击时事,在东北沦陷区颇有影响。

☚ 罗黑芷   季羡林 ☛

季风

 扬子钱塘二江者,……[舟船]编蒲为帆,大者或数十幅,自白沙沂流而上,常待东北风,谓之潮信[一本作信风]。七月、八月有上信,三月有鸟信,五月有麦信。
 

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叙舟楫之利》


 【评】至唐代,对季风已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其名称亦很多。

季风jìfēng

〈名〉风向随着季节的改变而明显改变的风,大陆和海洋之间的温差是形成季风的主要原因。

季风jì fēng

随季节而变化风向的风。1934年王剑星编辑《自然课本》第三册:“有一种风,是随季候而变向的,叫季风。”1941年谌亚达译《中国区域地理》第一章:“夏季有海洋性季风。”◇半年风、季节风、卓越风、时风、时令风、薰风、季候风、节候风、慕松风。“慕松风”中的“慕松”为英语monsoon之音译。

季风jifeng

见季风气候。

季风monsoon

大范围地区低空盛行风向随季节不同而有显著改变的风。世界季风区域分布很广,东亚、南亚、北美东部以及东非等都是季风显著的地区。季风的成因,各地不一。如东亚地区主要是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引起的,冬季大陆上的气温低于海洋,盛行由大陆吹向海洋的偏北风;夏季相反,盛行从海洋吹向大陆的偏南风。南亚的季风主要是由行星风带随季节移动造成的,如印度,冬季受北半球信风带的控制,盛行东北风;夏季行星风带北移,受南半球信风带的控制,南半球东南信风跨越赤道后成为西南季风。在季风地区,随着风向的季节递变,天气和气候也跟着发生明显的差异。

季风

大范围盛行风风向随季节而有显著变化的风系。1957年苏联将1月到7月盛行风转换角度大于120°,而且两月盛行风频率大于40%的地区确定为季风区。1962年高由禧用1月和7月同向风与反向风最大频率之差表示季风稳定度,以冬夏盛行风向转换角度判断季风明显程度。亚洲东部和南部大部地区5月~6月为雨季开始,10~11月急转为冬季风而表现为旱季。

季风

季风jifeng

大范围地区盛行风向随季节显著改变的风系。通常用季风指数(1月和7月的盛行风向和反风向最大频率差之和;或冬夏盛行风向之间的转换角度)表示季风的强弱和稳定程度。从世界范围来看,季风主要分布在40°N~35°S、30°W~160°E地区,它不仅是整个大气环流最重要的能源区,而且是对流层大气最重要的水汽源地和多种尺度天气扰动的源地。经典学说认为,季风是由于海陆间热效应的季节性差异,引起地面气压差的季节变化而形成。例如冬季亚洲大陆上气温很低,形成强大的蒙古冷高压,而同纬度的北太平洋上气温相对较高,发展成阿留申低压。海陆间的气压梯度方向自陆地指向海洋,结果我国大陆上盛行偏北的冬季季风。夏季陆地上气温高,海洋上气温相对低,结果陆地上发展成低压,海洋上发展了高压,气压梯度方向自海洋指向陆地,我国东部大陆上盛行偏南夏季风。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地面和高空资料的增多,人们对季风的概念有了新的发展,认为太阳辐射加热的季节变化,既可以使海陆间因冬夏热力差异形成季风;也可以使地球上的行星风系发生季节性南北移动,形成行星风系;同时大地形(如青藏高原)加热季节变化的扰动,也可以导致地区性季风的形成和发展。实际上,海陆间相反气压场的形成和季节演变,并不单一地决定于海陆分布,而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大地形相互作用下形成的。东亚季风的数值模拟表明,青藏高原大地形在蒙古高压和大陆热低压的形成中起了决定性作用。如果没有青藏高原,就没有现在强大的蒙古高压和印度低压,也就没有现在显著的季风。大量的观测资料也证实,并不是所有海陆相接地区都有季风;也不是温度年变幅大的高纬度地区的季风强盛于温度年变幅小的低纬度地区;而且季风并不只存在于近地面层,印度等地的西南季风伸展的高度可达5000~6000米。这些事实说明,海陆热力差异只是季风形成的一个原因,虽然在某些地区是重要原因,但不是唯一原因。世界最著名的季风是印度季风和东亚季风。

☚ 沃克环流   海陆风 ☛
季风

季风Jifeng

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的风。通常用季风指数(1月和7月的盛行风向和反风向最大频率差之和;或冬夏盛行风向之间的转换角度)表示季风的强弱和稳定程度。从世界范围来看,季风主要分布在40°N—35°S、30°W—160°E地区。冬夏季风各有不同的源地,使得其气团性质有着本质的差异,能够给天气(气候)现象造成明显不同的各种季节,例如雨季和旱季,冬季和夏季的明显对比等等。季风一词源于阿拉伯语Mausim,意为季节,最初用于阿拉伯海上风的变化。中世纪时当地商人在航海中发现,每年可观测到两种盛行气流交替出现;4—9月吹西南风,10月至翌年3月吹东北风,即是最早的季风含意。17世纪E.哈雷首先对季风现象作出物理解释,认为海陆热力差异是季风形成的原因。冬季大陆冷却比海洋快,大陆上气压高,海洋上气压低,风由大陆吹向海洋。夏季相反,风由海洋吹向大陆,这样就形成了季风环流。20世纪50年代初,H.弗洛恩、S.P.赫罗莫夫都提出季风是由于行星风带的季节位移所引起。70年代以来,一些学者强调青藏高原在季风形成中的作用。实际上,海陆间相反气压场的形成和季节演变,并不单一地决定于海陆分布,而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大地形相互作用下形成的。东亚季风的数值模拟表明,青藏高原大地形在蒙古高压和大陆热低压的形成中起了决定性作用。如果没有青藏高原,就没有现在强大的蒙古高压和印度低压,也就没有现在显著的季风。大量的观测资料也证实,并不是所有海陆相接地区都有季风;也不是温度年变幅大的高纬度地区的季风强盛于温度年变幅小的低纬度地区;而且季风并不只存在于近地面层,印度等地区的西南季风伸展的高度可达5 000—6 000米。这些事实说明,海陆热力差异只是季风形成的一个原因,虽然在某些地区是重要原因,但不是唯一原因。此外,热带地区的季风,主要是由于信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形成的。如北半球夏季时,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风向偏转为西南风,而冬季北半球的低纬地区盛行东北信风。世界最著名的季风是印度季风和东亚季风,中国大部分地区都在季风明显区内,它与我国旱涝关系密切。

☚ 副热带高压   台风 ☛

季风

季风Jifeng

大范围盛行风向随季节不同有显著变化的风。由于海陆热力差异或地球上行星风系随季节南北移动所形成。随着风的变化,形成不同的天气和气候。如我国处于温带、副热带,位于世界最大的欧亚大陆东部,东临世界最大的太平洋,因陆地的吸热和散热比海洋快,夏季为热源,海洋温度比陆地低,大陆为低气压控制,风由海洋吹向大陆,盛行东南风,气候特征为高温、湿润和多雨;冬季为冷源,陆地气温低于海洋,大陆为高气压控制,风由陆地吹向海洋,盛行西北风,气候特征为低温、干燥和少雨。季风开始的早晚及其强弱, 对我国大陆的旱涝、冷暖有极大关系。

☚ 月食   台风 ☛

季风

“季风环流”的简称。形式上是冬夏盛行风向接近相反或有显著差异,但成因有异。季风有5种:1.行星季风;2.平流层季风;3.南北半球季风;4.海陆季风,即经典季风;5.青藏高原季风。实际季风环流往往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环流型合成出现。

季风

季风

“季风环流”的简称,由于海陆热力差异或行星风带随季节移动而引起的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改变的现象。典型性的季风分为四种类型:即海陆季风(亦称“低空季风”)、高空季风(亦称“大型季风” )、高原季风、行星季风。世界季风区域分布很广,其中以亚洲季风最强盛,范围最广。季风对我国的天气和气候影响很大,冬季风盛行时,气侯特征为低温、干燥和少雨;夏季风盛行时,地区的气候特征为高温、湿润和多雨。

☚ 雨夹置   空气 ☛

季风

monsoon

季风

monsoon
冬季~dry monsoon/夏季~wet monsoon/~林monsoon forest/~气候monsoon climate/~雨monsoon rain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7:5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