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风雨
我国属季风气候,夏季风主要是来自于东南和西南海洋的暖湿气流,北上的夏季风暖湿空气与南下的冷空气相遇的地带,两种性质不同的气流之间形成一个范围宽广、降水量较多并基本连贯的锋面雨带,就形成我国的季风雨。我国各地雨季开始的早晚,主要由夏季风进退所决定。从春季到夏季,随着夏季风势力的加强,锋面雨带不断向北推进; 从夏季至秋季,随着冬季风势力的加强,锋面雨带迅速南撤。这就构成了我国雨季南方早、北方晚,南方长、北方短的主要特点。而且由暖湿气流在北上过程中不断降水消耗了大量水汽,因而锋面雨带的降水量也从南向北逐渐减少。这就是我国降水量东南多而西北少的直接原因。
再从东南季风雨带的移动规律来看。东南季风锋面雨带,自5月中旬左右开始在华南沿海出现,一直到6月10—14日左右还在南岭以南摆动,但此后雨带突然快速北移,迅速跃进到长江中下游地区。这里著名的梅雨季节也就由此开始。一直到7月10—14日,雨带才离开江淮地区第二次向北跃进,到达华北、东北地区。约在8月中旬,锋面雨带到达其最北位置。8月下旬开始,由于亚洲内陆冷空气南下,雨带即迅速南撤,不到一个月时间就已撤离大陆。此后,只有台风活动才不时给华南沿海带来降水。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我国东南季风雨带的移动规律是北上慢而南撤快,北上过程中有三次停滞和两次飞跃。三次停滞是华南、江淮和华北,三次停滞之间就是两次飞跃,即从华南到长江中下游和从江淮到华北、东北。三次停滞中以华南停滞时间最长 (约65天),华北、东北次之 (约50天),江淮最短 (约35天),但雨带停滞时间历年变化很大。
来自印度洋、南海的西南季风主要影响我国西南地区,也影响我国华南一带。它的雨带活动规律正好与东南季风相反,即北上快而南撤慢。西南季风由于北上快而有 “爆发” 之称。由于其南撤慢而造成我国西南地区秋雨绵绵。具体地说,我国云南最南部的西双版纳等地受西南季风影响最早,一般5月中、下旬降水量即开始猛增,进入雨季。6月上、中旬我国西南地区东经90°以东雨季就已全面开始,只有东经90°以西地区,雨季要晚到6月下旬前后才开始。雨季结束则是西边早而东边迟,东经90°以西一般9月上旬前后雨季即已结束,但四川、云南、贵州一般到10月底前雨季结束,云南最南部甚至到11月上旬雨季才结束。
由于夏季风以上的移动规律,形成了我国的以下几种主要的降水年变化类型。
❶华北、东北夏雨型;
❷长江中下游春雨梅雨型;
❸华南双雨季型;
❹西南夏秋雨型;
❺西北全年干旱型;
❻川黔全年阴雨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