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三)闹退社事件的发生与处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三)闹退社事件的发生与处理 (三)闹退社事件的发生与处理高级社的发展,由于生产关系的变革大大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农民的思想觉悟水平, 违背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所以遗留的一些问题不可能一时得到彻底的解决。加上, 当时“左”的指导思想的干扰, 决定了生产整社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1957年夏收前后, 各地闹退社事件屡有发生, 而且愈演愈烈。昌乐县1957年麦收前, 全县有111处高级社中的901户社员要求退社单干, 其中贫农480户, 占53.3%, 中农421户,占46.8%。并在81处高级社发生了81起人民闹事的严重事件, 其中哄抢小麦的30起。金乡县全县531处农业社, 呈现混乱的有261处, 占47%。其中闹分社的有87处, 占混乱社的33.3%, 企图闹垮社的有86处, 占33.1%。该县在麦收期间, 共发生闹事68起, 其中打骂干部的25起。群众闹退社的直接原因是: 1957年夏季有的合作社小麦减产, 社员收入减少;有的合作社经营管理混乱, 分配不兑现、不合理;有的合作社干部作风不民主, 官僚主义严重;个别的是地、富、反、坏分子煽动破坏。其根本原因是初级社升高级社操之过急, 生产关系的改变超越了群众的接受能力。但是, 当时却简单地把农民闹退社看作是富裕中农自发资本主义思想的暴露和地、富、反、坏分子的破坏, 是阶级斗争和两条道路斗争的反映。加上在1957年夏粮统购统销期间, 出现了农民抗交征购粮的事件, 于是更加深了上述认识。基于上述认识,1957年8月10日, 中共山东省委根据中央的指示,发出了《关于向农村干部党团员与广大农民进行一次大规模社会主义教育的指示》。于是, 在全省农村普遍开展了以大辩论为主要方式的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运动。当时全省有90多个县召开了三级干部会议, 集中对粮食统购统销、合作化等问题展开“大辩论”。经过这种“教育”, 在政治压力下, “闹退社”风暂时被刹下去了, 卖余粮的速度加快了, 但是, 合作化“高潮”遗留下来的许多严重问题却被掩盖下来, 加上在大辩论中出现的批判面过宽, 乱点名、乱斗争, 翻粮食,乃至打人、捆人、罚跪、游街、污辱人格等严重偏差, 对于巩固和发展合作经济都造成了更大的困难。在这种不正常的政治气氛中, 1957年继续加快升并合作社的工作, 到年底全省高级社发展到4.98万处, 入社农户1 091万户、4 778万人, 分别占总农户和农村总人口的96.8%和95.8%。结果是, 全省虽然完全实现了高级合作化, 但粮食总产量却下降为112.6亿公斤, 比1956年减产24.65亿公斤, 减产18%。 ☚ (二)合作化“高潮”与合作社的整顿 (四)高级社的体制与经营管理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