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朱砂莲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朱砂莲 【概况】: 异名 一点血(《广西中药志》)。 基源 为马兜铃科马兜铃属植物大叶马兜铃的块根。 原植物 大叶马兜铃Aristolo chia kaempferi Willd.(A.shimadai Hayata),又名南木香(云南),香里藤(福建),痢药草(台湾)。 形态 多年生藤本,根块状,横走,1~3个相连;茎长约1.5m,具7条纵纹,幼枝及嫩叶被柔毛。 叶互生,卵圆形,长4~11cm,宽3~11.5cm,全缘,先端钝尖,基部心脏形,两侧圆耳状,基出脉5条;叶柄长2.5~7.5cm。 短总状花序腋生,花柄长约1cm;花下垂,花萼管状,长约2.5cm,基部膨大呈球形,内壁有2撮短柔毛,颈部收缩,弯曲,内侧有柔毛,上部侧向开放,呈喇叭状,暗紫色,有5条脉状,先端平截或微凹;雄蕊6,与花柱结合;花柱6裂,柱头不明显,子房长柱状,有6棱,长约8mm,下位,6室。花期2~3月。 (图见《中药大辞典》.上册.914页.1837条图)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坡灌丛中。分布于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 。【生药】:采集 冬季采挖块根,洗净,晒干或鲜用。 鉴别 性状 块根纺锤状,长达14cm,直径至8cm,有多数疣状突起;表面浅棕色,有不规则的皱纹,并有少数残留的根须。质坚硬,断面淡暗赭色,粉质。气特异。 理化 ❶ 朱砂莲的薄层色谱取样品粉末少许,加浓氨水润湿后加乙醇浸泡并振摇,滤液点于硅胶G板上,以(Ⅰ)苯-丙酮-甲酸(8∶2∶0.25)或(Ⅱ)氯仿-甲醇-浓氨水(8∶2∶0.25)为展开剂,以马兜铃酸为对照。展开后,置可见光下检视(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5-1); 取样品粉末20g,用95%的乙醇500ml提取,提取液回收乙醇至100ml,点于硅胶G-CMC板上,以苯-甲醇-醋酸(5∶0.8∶0.2)或甲醇-乙酸乙酯(1∶9)为展开剂,以马兜铃酸A为对照。展开后,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5-2)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化学】: 含两种抗菌有效成分,朱砂莲甲素即大黄素(Emodin),朱砂莲乙素即大黄素甲醚(Physcion)[1]。 根中分得两种新的阿朴啡生物碱,为朱砂莲素(Tuberosinone)(1)和朱砂莲甙(Tuberosinone-N-β-D-glucoside)(2)。另分得马兜铃酸-A和马兜铃酸-C[2]。 参考文献 [1]陕西新医药 1972;(5)∶36 [2]化学学报 1983;1∶74 。【药理】:❶ 镇痛作用 用热板法和醋酸扭体法测定,朱砂莲有较强的镇痛作用。 在醋酸扭体法实验中,ip的ED50为0.45±0.084g/kg。在热板法实验中,2g/kg的镇痛抑制率为对照组的12.1倍[1]。 ❷ 抗菌作用朱砂莲水煎剂能抑制结核杆菌[2]。分离出两种抗菌有效成分,为大黄素-8-O-β-D葡萄糖及大黄素[3]。 300、600mg/kg iv于家兔,血压下降原水平30~60%,维持20~40min,无快速耐受性。900mg/kg能明显延长常压缺氧小鼠的存活时间,1.5g/kg能增强小鼠对减压缺氧小鼠的耐受力。用86Rb示踪法测定,醇浸剂和水浸剂能改善小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1]。 毒性 水煎剂小鼠ig的LD50为25.6±2.57g(相当于生药量)/kg。以200mg/kg ig,每日1次,连续14d,小鼠未见毒性反应,体重增加[1,4]。 参考文献 [1]中国药理通讯 1985;2(1)∶42 [2]广西植物 1980;(1)∶24 [3]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1985;(1)∶27 [4]中药材科技1983;(5)∶36 。【药性】: 性味 苦、辛,寒。 归经 入心、肺、肝经。 功效 清火消肿,散血止痛,解蛇毒。 主治 红白痢疾,胸、腹、喉痛,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g;或研末。 使用注意 《广西中药志》:“虚弱者忌用。”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卫生简讯(广西百色地区):“治小儿消化不良:取朱砂莲块根,洗净晒干研粉口服,每次0.3~0.5g,每日3次。”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