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三)贯彻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三)贯彻 (三)贯彻“机、马、牛”相结合的方针 1958年黑龙江省委提出的两条腿走路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方针中“机、马、牛”相结合是重要内容。在试办农业机械化时期, 1957年, 全省农村平均每个劳动力负担耕地2.3公顷, 每头役畜负担耕地5.7公顷, 每台拖拉机负担耕地8 000公顷。地多劳畜力少, 农业机械更少, 要想种上地, 种好地, 必须“机、马、牛” 相结合, 充分发挥拖拉机和畜力的作用, 而且这一时期, 还是以畜力为主。1958年和1959年省政府集中给拜泉县投放一批拖拉机, 使拜泉县的拖拉机保有量由1957年的35.1标准台, 增加到411标准台, 他们贯彻“机、马、牛”结合的方针, 充分发挥机、畜的作用, 全县粮食大幅度增产。1958年和1959年分别比大丰收的1955年增产7.8%和16.9%。该县兴农公社增产幅度更大, 亩产分别比1955年增产14%和45%。这个公社丰收以后, 1960年盲目提出 “种地全靠拖拉机, 不准畜力农具下地, 抽出人力、畜力搞多种经营”。这一年春雨连绵, 再加上大面积缩垅增行,拖拉机下不去田, 直到6月末还没有种完地, 造成严重减产,教训极为深刻。60年代初, 全省连续3年遭受自然灾害, 大牲畜头数减少, 体质瘦弱, 挽力降低, 凡是“机、马、牛”结合得好的地方, 都取得了好的效果。1963年国家把双城县确定为农业机械化重点县。当年投放拖拉机299台, 比1962年增加2倍, 他们充分发挥机、畜作用, 合理配合, 增加作业项目, 提高科学种田水平, 促进农业增产, 原计划3年恢复生产, 结果1年就实现了。绥化县在农业学大寨,科学种田实践中, 与科研单位配合改革农业机械, 突破“翻、耙、压”老三样, 增加中耕、除草、施肥等作业项目, 发挥了机畜作用, 使粮食亩产上了《纲要》。但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拖拉机的增多,一些基本实现机械化的试点大队, 企图以机代马。1979年克山县北联公社黎明大队, 将全大队80匹马全部卖掉。海伦县联合公社百发大队将耕马从81匹减少到44匹。这些大队大量处理耕马后, 遇到两个问题: 一是农用柴油没有同步增长, 反逐年下降, 满足不了拖拉机的需要; 二是农村零杂活很多, 机器不能全部包下来。面对这些问题, 1980年中共黑龙江省委再次重申 “机、马、牛”结合的方针, 纠正了过早大量处理耕马的做法。80年代, 农村的小型拖拉机大量增加, 许多农户以小四轮拖拉机代替役马。“机、马、牛”相结合的内容, 从60年代以畜为主, 机械为辅和70年代的机、畜并举, 发展到80—90年代的以机为主, 役畜为辅。 ☚ (二)坚持以耕作机械化为重点,林、牧、副、渔业机械化协调发展 (四)机械化生产与科研、修造、培训、供应、资金管理等协调发展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