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三)生态农业的基本成效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三)生态农业的基本成效

(三)生态农业的基本成效

经过10年来的探索与实践,所有的生态农业试点的农业总产值都翻了两番,粮食总产增30%,光能利用率提高10%以上,人均收入增加一倍以上,产投比普遍提高,农民的生活普遍得到改善,达到了地肥粮丰,经济效益好,环境优美的目的。
灵山县妙庄村丘陵生态点,1985年开始实施生态农业后,对山山水水进行重新安排,对丘陵山坡进行了分层次利用,建立较为完善的山地生态系统。具体做法是山头种水源林,山腰种经济林,山脚种果树,最低一层为农田。水源林为经济林和果园,源源不断提供水源,保障了经济林生长所需的水份,各种林带又截留雨水为农田提供水源,加上运用工程措施,搞好水利渠道配套,解决了农田用水,保障粮食生产。同时,建立了种地养地、高产稳产的农田生态系统,建立农副产品多层次深加工系统和发展养殖业,取得了明显的效益。
(1) 经济效益。1984年农业总产值仅70万元,1985年开展生态农业试点后,1992年农业总产值达到462.72万元,增长5倍,人均收入由1984年的200元增加到1992年的1 075元。
(2) 生态效益。开展生态农业后,森林覆盖率由1984年的28%提高到1992年的33%,保水田由1984年的82.73公顷增加到1992年的93.67公顷。生态系统抗灾能力明显增强。据测定,妙庄村林区的水量比邻近的茅针村、南蛇塘村多3倍多。
贺县黄屋寨城镇郊区生态点。人均耕地才0.04公顷,是个人多地少的地方。1985年开展生态农业试点后,对城郊农业生态系统进行了人工调控,建立了立体结构的蔬菜生态系统,以充分利用空间和光能来提高生产力。与此同时,建立了以沼气为纽带的物质多级利用生态系统,以及副食品深加工系统,使黄屋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该寨常年菜地由每年收4造增加到7—8造,平均每公顷由1984年的60吨提高到1992年的150吨,增加1.5倍,平均每公顷产值由1984年的10 950元增加到1992年的36 000元,增加2.3倍。由于发展了沼气,促进了养殖业的发展,为粮菜作物提供了优质有机肥,不仅提高了粮、菜的品质和产量,而且减少了化肥的使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促进了农业环境的改善。
黄屋寨农业总产值由1984年的22.8万元提高到1992年的57.3万元,增长1.5倍;粮食总产由1984年的172.8吨增加到1992年的227吨,增31.4%,人均有粮477公斤,蔬菜总产由520吨增到2 548吨,增长3.9倍,人均年收入从480元增加到1 192.9元,增长1.47倍。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从2.41%提高到2.61%; 菜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从2.39%提高到2.88%。
梧州市长地村生态点110亩鱼塘按照生态学原理在塘基上种牧草,盖猪舍、鸭舍、鸡舍,利用部分牧草通过猪、鸭、鸡腹后再喂鱼,部分牧草直接喂鱼。有22个农民在鱼塘上养猪256头,养鸭鸡3 000只,达到了猪大禽多鱼肥的效果。鱼塘亩产鱼达500公斤,平均每个农民年纯收入超过万元。

☚ (二)生态农业类型   三、农业环境现状评价 ☛
0001455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