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林产工业
新中国成立前,江苏森林资源贫乏,木材产量极少,材种单一,且以小径材居多。竹木加工仍为农户作坊式手工生产,规模小、产量低、工艺落后,产品主要是农具和日常生活用品。60—70年代,不少国营林场开始建立车木厂、农具厂、竹材加工厂、柳编厂以及人造板厂,开展木、竹深度加工。80年代中后期,江苏森林资源增长,商品性林业基地的加快建设,带动了全省林特产品加工业的兴起,并逐步形成区域优势和特色。如淮北、沿海地区以杨木加工为主的“三板”加工业蓬勃发展,其中较大规模的有徐州和泗阳人造板厂、盐城纤维板厂、淮阴光大木业有限公司等。苏南丘陵山区以松脂、竹材、竹笋等林特产品为主的加工业,逐步形成规模。银杏、板栗、山楂等干果深加工也逐步形成区域优势,仅泰兴、邳州就有银杏产品加工企业10多家。
江苏森林资源从总量上看并不多,可以说是“林业小省”,但依托林产加工的龙头企业,形成了大产业的格局。
❶在市场竞争中形成了一批骨干企业群。全省现有林业企业3 117家,其中年产值超1 000万元的有72家,占林业企业的2.3%,产值为53.6亿元,占加工业总产值的61.4%;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16家,产值39.59亿元,占林产品加工业总产值的46.6%;
❷人造板加工业已成为林产工业的支柱。全省林产工业中,人造板产业产值为42.6亿元,占整个加工业产值的48.8%,其中胶合板产量为70.56万立方米,占全国胶合板产量9.3%,在全国居第3位;纤维板(主要指中密度纤维板),年产量为10.8万立方米,占全国的5%;刨花板4.35万立方米,占全国的1%。全省年产值超亿元的16个企业中,有12家是人造板生产企业;
❸林业机械制造业独占螯头。部属4家林机厂年产值均在亿元以上,起了龙头带动作用;60余家林业机械制造企业,年产值达16亿元左右,在全国林机制造行业中占有较大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