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三)村卫生所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三)村卫生所 (三)村卫生所是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网底。1958—1968年期间,全省所有行政村都兴办了保健站(或称合作医疗站,现称村卫生所),保健人员(原称赤脚医生,现称乡村医生、卫生员)亦农亦医,经过短期培训,承担全村群众防病治病任务。随着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以及在国家多种形式办医的宏观政策导向下, 大部分村卫生所缺乏集体经济的扶持而解散、改由村集体经济组织举办的为数极少,大多数由乡村联办,乡医承包,个体开业医生举办。1980年后, 对全省12715个村卫生所进行整顿。1988年和1992年,省政府分别制定了加强农村卫生工作政策措施后,由集体经济组织举办的村卫生所逐年增加,目前有14668个村建立了20613个医疗点, 占村总数的96.3%, 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了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 ☚ (二)乡镇卫生院 (四)预防保健机构 ☛ (三)村卫生所 (三)村卫生所村卫生所是农村最基层的卫生机构,是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网底,担负着全县60%—70%的门诊和大量的预防保健工作。村级卫生组织是随着农业的发展逐步建立起来的。1958年兴办人民公社后,开始有了生产大队,同时纷纷举办了保健站,其中的工作人员,是由经过选择和训练的保健员半医半农组成的,既参加生产劳动,又为群众防病治病,亦农亦医。1968年9月统称为乡村医生,在生产大队村办卫生机构,一般称为村卫生所,也有的叫合作医疗站。60年代,为贯彻“把医疗卫生工作重点放到农村去”的精神,开始实行农村合作医疗保健制度,70年代末达到鼎盛时期,95%以上的村建立了村卫生所,几乎全部农业人口都参加了合作医疗,使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得到改善。进入80年代,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及在国家多种形式办医的宏观政策导向下,合作医疗制度失去了国家与集体经济的扶持而纷纷解体。个体开业行医人数增加,自费医疗制度取代了集体经济支持下的农民互助合作的医疗制度。出现了多种办医形式和管理模式。在办医形式上有: ☚ (二)乡(镇)卫生院 三、爱国卫生运动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